北京普惠健康保再迎年度升级。11月1日,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正式上线、开放投保,在保费195元/人/年不变的基础上,健康服务从42项扩增至49项,新增机构康复和生活照料两大类服务项目。从行业视角来看,各地惠民保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也已经逐渐延伸至超声波洁牙、救护车服务等特色服务。
风靡市场近四年的惠民保缘何“恋上”健康管理服务?惠民保可持续性是业内常常聚焦的话题,那么,增加健康管理服务对惠民保持续发展可以起到哪些助推作用?
价格不变,服务升级
看门诊希望有专人陪同,在家也想享受上门护理服务?当前,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购买一份100多元的保险便可能实现。
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保费不变依旧是195元/人/年,,300万元保障额度。保障期为2024年1月1日-12月31日。
具体而言,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可为参保人提供医保目录内自付、目录外住院自费、国内外特药三层保障责任。其中,医保内自付责任保额为每年100万元;医保外住院自费责任保额为每年100万元,免赔额为1.5万元(特定既往症人群免赔额2万元);特药责任中,国内特药保额和国外特药保额为每年各50万元,合计保额每年100万元。
一人可为全家参保缴费仍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为本人购买北京普惠健康保;在医保账户完成共济对象备案后,可使用医保个账余额为可以享受本市基本医保待遇的配偶、父母及子女参保缴费。
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另一大亮点为,新增机构康复和生活照料两大类服务项目。与2023年度相比,2024年度健康服务扩增至49项,新增服务具体包括头颈肩物理疗法、幽门螺杆菌C13呼气检测、宫颈癌HPV27分型检测、脊柱侧弯康复、骨科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颈肩腰腿疼痛康复、沐浴及温水擦浴、指(趾)护理、理发。参保人就医后还可享5次免费健康服务。
2024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同时还具有参保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既往症可保可赔等特点。在特药保障方面,涵盖100种国内外特药,28种癌症用药,为肿瘤患者在不同靶点、一线到全线的治疗提供用药保障。
2021年正式上线开售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如今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参保情况如何?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局长李明肖在2024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普惠健康保自2021年推出以来,,年度实现参保人数307万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二年参保人数达到350万人,2022年参保的350万人中,60岁以上参保人超过了110万人,新市民超16万人。
“增量”服务,不止更亲民
通过多地惠民保的保障责任来看,一般集住院医疗、特药和健康管理于一体,有地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健康管理服务。并且,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数量正持续增加。
从近年来各地惠民保增加的健康管理服务来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管理需求。如“沪惠保”新增指定药品购买折扣权益以及满减优惠权益;“天津惠民保”纳入癌筛检查、Ⅱ型糖尿病数字训练营、专业护理服务、救护车服务四项健康管理服务责任;“长沙惠民保”新增口腔检查健康权益,包含口腔档案服务、口腔检查、超声波洁牙;“深圳惠民保”提供包含癌症早筛、代煎中药、健康测评、图文问诊、健康直播、疾病评估等免费增值健康服务。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从北京乃至各地区增加健康管理项目内容来看,体现出的趋势为,增加健康管理项目的“实用性”,并加强对第三方健康管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惠民保可持续性是业内常常聚焦的话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对连续几年不出险的健康体客户来说,增加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升他们不断续保的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
“惠民保项目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逆向选择问题的挑战,投保门槛低,参保主要集中在高龄、有既往症的人群,而健康人群的参保率却很低,这极大地提高了保险公司赔付的风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书记赵明表示,增加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升年轻人和健康人群的参保率,有利于惠民保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整体而言,一方面,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前预防疾病,降低医疗风险。另一方面,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供预防性的保健措施,有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支出,使得保险公司能持续为公众提供保障。
“对于高免赔额的惠民保来说,消费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进而获得报销的比率较低,增加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增加惠民保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惠民保的获得感,并且通过健康管理促进被保险人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既有助于惠民保参保率的持续稳定,也有助于承保理赔的总体稳定。”宋占军表示。
《2023惠民保健康发展十问十答报告》也提出,惠民保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众多尝试也有助于保险行业在未来金融服务中更好提供服务内容与水平,提高保险消费者的用户黏性与获得感。
“内卷”升级,如何更好融合
增加健康管理服务数量是否会成为一大趋势?
更多的业内人士不仅认为将成一大趋势,还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扎根于惠民保,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原因其中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对于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健康管理服务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使得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成为可能。
“增加健康管理服务数量将成为惠民保发展的趋势,这也符合惠民保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在赵明看来,以北京普惠健康保为例,新增的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将惠民保的概念外延从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到长期护理保险范畴。
赵明进一步表示,此外,各省市惠民保产品几乎都是在政府指导下由保险公司运营,其中,政府更加关注健康管理功能,而保险公司关注健康风险的大小,因此在惠民保产品中就天然契合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融合属性。政府指导的初心是希望增加更多的健康管理功能,促进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提升,同时保险公司也希冀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健康人群参保率,减少逆选择风险,促进惠民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早在2021年,监管下发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便鼓励将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健康管理服务纳入保障范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惠民保中附加的健康增值服务,可能会占用较多的健康管理费用支出。此外,创新型服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稳定而有效的模式还有待形成。
“如果健康管理费用的支出过高,会影响到惠民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进而会冲击到惠民保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因此,健康管理服务与惠民保进行深度融合或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赵明表示,健康管理服务与惠民保进行深度融合,需要建立惠民保特有的精算评估方法体系,既要考虑既往病症人群、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等非标准对象的风险损失建模与度量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普惠性原则,确保惠民保的价格亲民,实现较高的参保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