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由一村资本主办、投中信息承办的“一村资本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第一届产业变革者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越过山丘,探索驱动产业革新的力量”,各级领导、上市公司和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及TMT、教育、新经济、半导体、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界人士汇聚一堂,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并购基金如何促进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在名为《教育产业投资:如何超越风口、跨越周期》的主题论坛上,易贝乐少儿英语施建东,中国高科印涛,万家资本马卫锋就教育产业投资如何超越风口、跨越周期的话题分享了看法,本场论坛由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TMT、新经济、教育并购事业部负责人刘晶主持。
以下为“一村资本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第一届产业变革者论坛”《教育产业投资:如何超越风口、跨越周期》圆桌论坛精彩实录,投中网整理。
刘晶:下午的第一个环节,我们请到了三位完全不同背景的成功人士和大家探讨教育的投资,他们中有企业的创始人,有跟着俞老师在新东方创业多年的高管也有专著教育的投资人。我抛几个问题,有关于教育行业、香港资本市场和国内法律法规的等等。大家先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以及所专注的领域以及行业的趋势。
施建东:我教了十年小孩英语,变化就是越教越多,体会就是从资本的角度来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
印涛:我2016年接手高科,主要在民办大学领域做社会鉴定工作的。
马卫锋:施总和印总都是从事实际业务的高管或者创始人,我是做投资的,今天也是带着学习的态度。
教育行业潜力巨大 需兼顾政策周期
刘晶:过去大家经历的教育行业的变化有哪些觉得特别印象深刻的,哪些大家认为三五年内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施建东:讲几个接地气的变化,大概在十年前做少儿英语培训的时候,商场只有个别的早教机构,培训机构不成体量不成规模,现在教育机构占了商场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方面,切身体会,去年下半年,我接待的投资机构超越了我做行业之前十年的总和。
印涛:我围绕风口和周期简单说一下。
首先是风口,我个人感觉,在未来五到十年,K12领域仍然是比较大的领域,机会比较多。新东方目前100个亿的营收只占整个市场的5%都不到,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领头羊。
第二个风口就是学前领域,易贝乐也是学前领域。
第三是职业教育,从市场规模到国家政策扶持,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未来可期。
围绕周期来说,在全球范围内,就经济周期而言,教育这个产业,是抗周期的,如果就经济周期来说,这个领域值不值得投,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时候。
在中国教育行业除了经济周期还有一个政策周期,政策周期对于教育行业有两个影响。
第一,我们在国内的整个教育体系分全日制和分全日制,全日制是政策周期的,每个政策都会出现反转或者变化。但是在非全日制领域,依然是抗政策周期的,C端对非全日制领域的需求依然是刚需。
第二,跟政策周期相关的是商业模式,如果是2B端的行业对政策要求非常非常高。我认为未来在考量教育投资的时候,不管是风口还是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角度来讲,K12、学前、职业教育,C端企业是未来可以投资的一些领域,谢谢。
马卫锋:我从投资角度来说一下,中国各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大部分行业进入了过剩的时代,教育商业是很少供不应求的行业。从宏观的数据来看,我们大学的毛入学率50%,高中的是90%,仅仅这两个数字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在访谈一些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不足。比如北京市教育机构的用地问题,国家在用地给了教育行业一些瓶颈,很多的刚需难以满足,这给投资行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新政策净化市场 对规模化公司更有利
刘晶:再讨论一个热点问题,这周许多教育相关的标的跌了20%,美股这两天下跌,背后的推手可能是有新的政策。把这个问题抛给三位专家,你们对这次新出台的改革有哪些觉得是机会,对政策周期有哪些提醒和机会?
施建东:这轮受审稿通过协议方式的非盈利性全日制的资产很难到上市公司,通过上市方式投资变现的。全日制教育受政策的影响偏大,培训机构受这个影响就会小很多,因此美股上的培训机构多一些。另外培训机构基本到了刚需的时候,受政策影响小,反而是个机会。
印涛:关于这次《民办促进教育法修改》的实施条例,条例出来以后,我们和北京和香港的迅速上市的机构都有交流。应该说国家推出这个条例,出发点是好的,想系统性、结构性清理灰色地带。
之前有大批公司,把所谓的全日制这些原来是叫“民办非盈利性的利润”抽到管理公司里面,入了上市公司,这在原来是灰色地带。一大批公司跑到香港上市,香港和美国本身在法律法规上比较宽松。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有点用力过猛,短期内对民办全日制高等学校以及中小学有很大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
美国的股市下跌,还有一些新东方这样的培训学校,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香港的是技术层面的,从长期来看,要求我们的全日制的学校迅速的占队选择盈利还是非盈利。从长远看,对未来的投资人是一个新机会,这批到香港去上市的机构,应该说跑的快,但是未来盈利性质定下来,比如税收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应该对于后面的投资人,三到五年以后还有一波机会。
从短期来看,大量的资本从这个领域撤出来,进入刚才提到的学前,消费端,总体上应该这三个领域是这次修法的受益者。
马卫锋:我觉得二级市场的价格是时间围绕价值做上下波动,我个人一致认为港股的教育股今年以来是被高估了,涨的非常厉害,达到了四十、五十倍,PE太贵了,这样的公司不可能有高增长,有PE的指标,1到1.5倍是合理的,本身有回调的要求在那里,只不过有法规在那里,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港股的重组,实际上有风险的。
刘总(刘晶)以前做A股的同行,A股这方面非常谨慎,这样做的规定有逻辑的,这方面就是有风险,这个学校创造的利润投资人拿不走的,是民办非企业。这个钱是创造了利润,在给社会做贡献,股东不能自由把钱拿走,如果公司创造了钱,股东不能把这个钱拿走,你的市盈率都是虚的,港股里面恰恰用了一个控制原则,把明非的原则合并了,实际从法律来说,投资人获取股东利益来说,是不可能获得钱的,这是我个人一致认为港股重组有问题的。
我个人有这样的观点,看一些投资标的的时候,走港股的话,建议踏踏实实走管理公司的模式,这个不是做VIE架构,只要管,的利润收走了,建议你按照市场的价格去收取你被管理的学校的管理费,不仅收集团内管的管理费,而且收市场上别的学校托管的管理费,而且提取标准完全一样的,没有差异的,这样挣的钱才是真正获得的利益。
如果这么一算,大部分的港股,正常化一下都挣不了那么多钱,一缩水可能缩掉三分之一,如果这样算港股,已经高得不得了了,我觉得咱们国家这个法规通过以后,一定会使价格回归价值,从长远来说,我认为已经在港股上市的学校类的公司,还是在整体不错的公司,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的。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刘晶:我简单谈谈个人的理解,从2013年碰到了前面马总(马卫锋)说的明非第一次被否掉,就是因为非盈利性的问题,被证监会否认掉了,虽然是上海交大底下的资产,中国证监会依然因为这个问题否定了,在短短半年把60几个办学点,转会公司制,也是仅有通过证监会的许可,同时业绩还不错的一些案例。
第二,我个人认为《民非》对行业标准化或者投资是一个新的变化。教育行业,的一个问题就是极度分散,都是作坊式的行业,新东方已经耳熟能详仅仅占到1%、2%,我认为在《民促法》出来以后是一个新的起点,会清掉作坊式的、没有办法拿到营业许可的机构,对大型的规模化的反而是全国化的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做到更高,结合现在线上线下本身突破地域化技术手段,大家可以关注。
教育行业如何穿透周期:解决内部竞争和推送竞争
刘晶:前面两位更多的是行业方面,我们一直说最终投资一定是投到的标的,我有一个问题,结合这个题目,如果企业要穿透行业,这家企业一定要具有核心竞争力,本身需要能穿透周期。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专家,你们认为教育行业,如果要穿越周期,成为一家几十年公司,需要哪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施建东:做了十年教育行业,这个行业属性和特点,极其不同。
从行业来讲周期比较长,上升缓慢,下降也缓慢,这么多年行业集中度已经高了,过去的积累已经让有的企业把价值做出来了。
不说别的,拿易贝乐来讲,紧紧围绕着“虽然周期长,效果也长的”核心来做。因为家长做培训核心还是购买效果。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不同的。
印涛:我说两个方面。
第一,教培行业未来的竞争本质来讲,两个竞争,一个是内部竞争。一个是推送手段的竞争。
内部的竞争指的是这个机构这个企业有没有属于自己的IP,有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能够创造适合教学,适合推送的内容。
这个形式有多种多样,在座的各位都有不同的感受,未来的竞争是,如果哪个企业能够解决好内部的问题,就能在整个教培行业占到先机。
第二推送手段的竞争。从传统的认知来讲,中国人讲“面授”,老师说,你跟着练。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及AI出现,这些对教培行业,要穿过所谓的经济周期政策周期,第一要解决内部问题。
第二要解决推送手段的问题,看行业里面各个机构,像好未来、精准、新东方,所有机构的竞争无外比谁的内容更扎实,比谁的内容更丰满,比谁的推送手段丰富,线下的老师就是推送手段,线下的企业往线上走。
刘总是提出来的,未来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企业是创业者的周期,是能够抓住风口的。
第二,教培的行业是服务的,先解决单点复制的问题,再解决异地扩张的问题,可以是加盟。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的经营管理团队,未来一定是解决单点模式模型,然后把这个点复制进行扩张,整个扩张或者成长过程当中的风险降低。这里面讲两个问题,现在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下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规模问题,上规模的企业有没有利润再说,首先要有规模。
第二,教培行业指的是非标服务行业的非标准化问题。刚才看易贝乐的手册,我接触五六年的时间,以前我们经常私下探讨,很多从教学层面到教育层面,管理层面很多的东西如果系统,准化,使其固化下来,并且商业化。
标准化指的是内容夯实了,这个就解决了所谓的投后管理能力,或者非标标准化问题,未来来讲,我觉得能够解决规模问题的企业,能够解决非标服务行业教培行业标准化的行业,是值得看好的。
马卫锋:我认为一个企业要穿越周期,对管理团队有特别高的要求,管理团队需要有穿越周期的眼光和战略。
教育行业不是快热的行业,是慢热的行业,要坚持下来,看到K12的学校类的,带完整的学生出来,高中有完整的学生考上大学,施总做易贝乐十年,做了这样的规模,没有这样的定力遇到坎坷就放弃了的公司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