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商业资讯>正文

《清明上河图3.0》艺术指导赵大鸣:力求沉浸式审美体验

时间:2018-08-20 13:36:45    来源:中国创投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暑期正盛,原本就火爆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连续刷新观展纪录。在7月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了观摩《清明上河图3.0》的总人数已经高达45万人,超过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展之中原作展出时的22万人。到8月8日,《清明上河图3.0》单日观摩的人数又创造了逾2万人的新高,即每天约有四分之一的故宫游客会达到箭亭广场观摩《清明上河图3.0》。

云图片

  “连续三天零点抢票,就是为了能够预约上这个沉浸式体验展区。” 为了《清明上河图3.0》所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大量观众在故宫官网上零点“蹲守”抢票。

  “看的时候整个人被震撼到了,不枉我熬夜抢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特别喜欢,真的太值了!” 走出展馆,不少观众立即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体会。

  《清明上河图3.0》展览中,被观众频频推荐的孙羊店“沉浸交互”剧场,将全息影像和艺术表演相融合,让观众在全新的媒介交互中,感受千年前繁华北宋的社会生活。这一全新的艺术尝试,是主创对传统舞台艺术结合当代文博策展观念进行融合的,落地实践,从当前数十万观众的喜爱程度,可以看出这一试验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国宝文物《清明上河图》不仅勾勒了中华灿烂的城市文明,也描绘了盛世的百姓生活,作为《清明上河图3.0》艺术总指导,,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对运用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让观众获得丰厚的东方审美体验,深有感触。

  智能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相得益彰 是沉浸体验的关键

  赵大鸣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从业几十年中赵大鸣参与过数十台大型文艺晚会与舞台剧目的策划和创作,其主创的古典舞剧《大梦敦煌》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但是,参与《清明上河图3.0》的策划和指导,却让赵大鸣遇到了难题。摆在他眼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如今被人称道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清明上河图3.0》面世之前,虽然有些秀、娱乐场或民俗村有过一些风情的表演,但它们说不上是沉浸,体验的程度也不一定能达到,只能说是一个演出而已。”赵大鸣说,在毫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他与凤凰艺术的主创团队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不停地思索与调整。赵大鸣认为,想将观众带入一个环境、实现沉浸式的交互,就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控,每一个细节的逼真尤为重要。在与故宫研究室的专家一起考证了大量的建筑史料后,以沉浸体验为核心的孙羊店,按照原画进行设计,对北宋的气味、光影、乐曲等实现艺术性还原:小到门外的招牌与灯笼,大到演员的表演形式、虚实结合,都力求引导观众心理进入到北宋都城汴京的某一条街、某一间店中,沉浸到这一特殊的氛围里去。

云图片

  赵大鸣在展演创作中全情投入

  要想以全球知名度,的中国传统画作之一《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创造沉浸与交互,光还原作品还远远不够,赵大鸣坦言,《清明上河图3.0》,的挑战,就是当场景中应用了数字技术后,创作者对观众的想象力把握。“数字一旦进入,真实与虚幻,真的演员与数字成像,相互交融,由此引发空间、时间的概念,包括人的想象力都改变了。”在他看来,数字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才是沉浸交互体验的关键。因此,赵大鸣与凤凰艺术的主创对孙羊店剧场的策划反复推敲,空间投影、舞台、演员穿梭、对白声效等都先期进行了精心设计,“特别是真实的人与数字成像相结合,我们不但要让它真实,而且要让它精彩,要让它完成真人所完成不了的东西。”赵大鸣强调。

  沉浸交互体验 要让观众得到美学享受

  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创作者,赵大鸣具有缜密的认知思维,将艺术观点潜藏于创作中,让观众在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他追求人文气质的艺术理念与故宫凤凰策划《清明上河图3.0》的追求不谋而合,即:让观众在沉浸体验中获得艺术审美、得到美学享受。

  “演员如果跟原来画卷中的人物行为、形态完全没关系的话,按照舞台剧表演的行话说,就是‘跑范儿’了。这个‘范儿’不是指它在生活中不真实,而是它应有的美术作品的品格意味就丧失了。”赵大鸣表示,要达到“清明上河图式的沉浸”,需要理清展演与《清明上河图》这幅美术长卷之间的关系,“如果孙羊店沉浸剧场只做到还原真实,忘掉了《清明上河图》的美术风格和画卷意味,是不妥的。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即沉浸交互式应该是带有很强烈的传统绘画味道的美术,而不是影视拍摄的还原生活真实的美术。”

云图片

  舞台美术、真人表演与全息影像交织的孙羊店沉浸剧场

  策划了两年,孙羊店沉浸剧场终于在故宫里与游客见面。当观众走进剧场,孙羊店外人潮涌动,店内人声鼎沸,小儿殷勤招待,亦真亦幻,通过北宋汴京“驻马绿杨阴,酒楼三月春”的意境,传递中华文化之美,剧中人都在《清明上河图》814个人物中有迹可循。每一次互动体验完成,店内就响起观众的掌声。

云图片

  《清明上河图3.0》让国宝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了,在艺术指导赵大鸣的心中,这种“动”与“活”,是如原作《清明上河图》一样饱满,带着观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感受,体验汴京的热闹和生气勃勃,体验北宋长卷的绮丽疏淡之美。不少观众在观展时,随着情节的深入,不时伸出双手与画面中的人物打招呼,仿佛问候北宋的毗邻;有的观众表示体验一次不够,还想留下来再看一回。这些自发的投入,让赵大鸣等主创团队非常欣喜,他说,“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还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我们会马上汇总,并再次调整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