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联宣布完成10亿元D轮融资,由中投中财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跟投。自此,中国移动医疗领域又诞生了新一只独角兽。
国际上对独角兽的定义有一个双10的标准,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至少10亿美元。独角兽就意味着快速增长并具有发展潜力,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成为独角兽。
此次以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他们成长为独角兽的案例,剖析其成长之路,解密它的成长基因。
准确的出发点是迈向独角兽的第一步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微医也是独角兽企业。它起初希望通过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击破看病难的痛点。经过多年打磨后发现优势医疗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均衡才是看病难的根本原因,于是转型开始探索分级诊疗这一系列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从服务需求端患者到服务供给端医生,微医走了4年。
彼时,正是资本热追移动医疗的风口,仅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事件超过60起,单笔融资额过亿元的有27起,总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是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的3倍多。
新晋独角兽医联就是乘着2014年的资本风口入局的玩家。6月成立,8月拿到了联创策源与PreAngel共投的天使轮融资。医联从一开始就将目标瞄准医生,强调医生社交,所有的医生都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实名认证,然后分享病例,进行学术交流。彼时中国并没有像ResearchGate、Doximity这类专门为医生打造的垂直社区,而医联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踩准点很重要,在2015年2月医联又拿到了红杉中国的500万美元投资。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新晋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则是我们常说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背靠平安集团,在2015年上线时就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希望构建健康管理和在线问诊服务。在医生资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血本,构建了从一对一服务到提供分诊转诊、线下首诊及复诊随访服务,再到外圈层为用户提供名医一键呼叫服务的三圈层的医生服务体系。
掌舵者的应变能力是成为独角兽不可或缺的能力
医疗是典型的供给方市场,仅有医生资源还远远不够,只有回归医疗本质才能突破。
在这三只独角兽中,微医是入局最早、调整最多的玩家。在2014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宣布,中国将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尝试分级诊疗;2015年2月,原国家卫计委在当年工作,中要求“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微医及时捕捉东风,通过搭建“,专家”为首的团队医疗积极转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组织跨区域、同学科医学团队,共享优质医生资源,助力分级诊疗。
2015年12月,微医又创建了“乌镇互联网医院”,这是,互联网医院,给移动医疗注入了一丝新的希望。随后一些大胆的医院开始谋求转型,以互联网医院为入口,尝试深入包括在线诊疗、辅助诊断、处方药品、医保支付等医疗核心环节,探索诊疗服务在线化的可能,意在打造一个包括医疗、药品、保险在内的自循环体系。
平安好医生也在经过了多次战略调整之后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成为集咨询服务、体检服务、医美服务、医药电商等服务于一身的健康生态平台。
新晋独角兽医联从开始就选择了从医生端入手,两年内三度融资,更是被腾讯和云锋基金同时看中。到2016年上半年,医联社交平台上的医生已经达到了20万人,但99%的用户并不满足于内容,他们希望获得阳光收入。有了用户却没有模式,从出道就一直顺风顺水的医联第一次遇到了尴尬。
当多数移动医疗公司拿着医药企业的广告费补贴在线问诊,吸引医生的时候,医联从分级诊疗政策的一端另辟蹊径,在大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和地方医院、医疗机构之间搭建出转诊服务平台,让医生可利用闲暇时间出手术,合理增加阳光收入。
之后,医联又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建立了“医教研体系”,甚至将传统的医生教育搬到了线上。紧接着,医联已经悄然从医生平台转向了药企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2017年5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及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医疗围绕线下实体医院开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明朗。
乘借政策东风,医联的业务布局已逐步渗透到政府机构、医疗机构、药械厂商、保险公司等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医联作为连接者,正在加速打通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加速实现融合、赋能的价值。与华西口腔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打造智慧互联网医院,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口腔医学领域的创新融合;携手企鹅医生与叮当快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加速布局药品流通领域,打通“医+诊+药”服务闭环;与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为日照市提供全方位智慧医疗服务;今年6月,医联华方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营,以张大宁教授为代表的四位国医大师,以及总共600位医生入驻医联华方互联网医院进行多点执业。
资本方的支持是独角兽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医学背景很深,市场感觉好,卡位准确,就是红杉中国对医联创始人王仕锐的评价。
四年间的数次业务转型也恰好印证了这一切。从医生社区到做医生出转诊,再到为药厂做整合学术营销,再到现在做医疗大数据,医联的业务方向始终站在,的位置上。
也正因为王仕锐在大方向上的格局和眼界,才能聚拢中投中财、红杉中国、腾讯、云峰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等强大的资方。
每一种商业模式都不会一路到底,尤其是互联网医疗这样需要紧跟政策变化的领域。这就需要创始人或者决策者抽丝剥茧,对未来精确预判。
前有微医围绕互联网医院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全面发力,后有平安好医生围绕患者全资源的整合者,31岁的王仕锐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让医联发展成为独角兽,这一成绩在门槛颇高的医疗圈恐怕很难被超越。
据了解,在完成本轮融资后,已经汇聚了50万实名认证医生和2万名签约医生的医联,未来还将在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核心资源与技术的驱动下,不断完善以智慧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为,的全产业链条。成长为一家业务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创新医疗领军企业,这是医联接下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