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首届“移动智惠金融峰会”召开,500多家金融机构的行长、总工和CIO共聚一堂,探讨科技对金融业务形态的改变,而未来“智慧银行”的能力和运营则是其中关键讨论内容。
蚂蚁金服开放蚁盾风险大脑 平衡金融安全和用户体验
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金融云总经理刘伟光分享了一些让金融业忍不住艳羡的数字:
每秒25.6万笔交易支付记录、单笔仅几分钱的低交易成本、毫秒级的风险防护能力、99.99%可用性的高可用容灾、每日上百亿元资金变动的安全管理能力多活数据,(三地五,)、跨城0数据丢失(切换时间小于30秒)的数据库、3年零停机的金融业务服务、310贷款业务(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双11”,800万的客户服务请求中,97%由智能客服自动完成……
这些数字展现了数字化时代金融业的诸多可能。它们对应着安全、效率和效益……对于金融业而言,这些是永恒的追求,也是未来的可能。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仍是如何有效地防控账户盗用、电信诈骗、薅羊毛等传统风险;问题在于,他们已经不能再以牺牲用户体验(例如多次跑柜台)来实现风控了——无论是Mobil First,或者AI First,新的时代都容不下这种“不便”。
蚂蚁金服为此宣布开放了其最核心的风控平台——蚁盾风险大脑,其风控理念是安全与体验的平衡:既控制风险,又提升用户在移动端的体验。该平台在支付宝APP中的效果达到世界,水平,在实现,资损率的同时,保证了,的用户打扰率。
蚁盾风险大脑可以为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多个渠道,提供全链路风险防控,包括事前监控预警,事中识别决策、事后分析以及优化,可以形成立体化的闭环风控。
蚂蚁金服资深解决方案总监东扬在“移动金融科技—智能风控”这一主题演讲中表示,AI智能技术涉及的深度学习、无监督以及迁移学习、自学习、端防控等,完全可以在各个场景(登录、注册、转账等)防控上大显身手。
“特别是端防控,充分利用手机端的计算能力,能获得更好的风险防控效果。”他说。
IFAA开放身份识别解决方案 赋能金融机构线上业务
代表未来趋势的生物核身技术,例如人脸、指纹等多因身份识别认证技术,为用户身份真实性,有效性的判断提供了更便捷和安全的手段——这是蚁盾风险大脑风控理念在技术端的落地基础。
早在2015年6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蚂蚁金服、阿里巴巴、华为、中兴、三星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联盟近3年努力的成果,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链已经打通。由于贴近产业需求,在成立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超过170家单位已经加入了IFAA。
IFAA成立的目标是为了加速本地生物识别认证的接入。目前包括指纹(含屏下指纹)、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以及多模态(多因认证)等解决方案的研发,都已在IFAA体系下展开——或已有成果落地,或正在进行。
2017年, IFAA提出了开放赋能的目标:一系列身份认证识别解决方案都已在IFAA体系内开放。目前,包括浦发银行、苏宁金融、CFCA等多家金融机构的线上业务,也都应用了IFAA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
在峰会当天,华夏银行与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协议,蚂蚁金服会将携成熟的金融行业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与华夏银行展开合作。合作中,蚂蚁金服的“风控、信用和连接”三大能力,将成为双方合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