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备案延期从传言变为实锤,线下理财集中暴雷,政策高压下房贷越发敏感,以及车贷越来越难做……背锅的背锅、扛雷的扛雷,不难看出,如此田地的P2P已然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实际上,不少投资人都有类似的焦虑:P2P不再省心,我该如何投资?
但如果追根究底,投资人的惴惴不安,到底是不是P2P的错?P2P又将如何度过这场信任危机呢?
而前些日子,中再融科技收购财富星球一事,除了将“当事人”推向风尖浪口,、名为“绿色金融”的资产似乎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答案。
常规业务遭遇瓶颈,车贷、房贷退潮已成趋势
资金站岗1天、10天、15天……不管是主动抽离资金还是被动地无标可投,现阶段对很多投资人来说的确备受煎熬。
4月10日一早,各地备案细则被叫停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猜测P2P备案延期的可信度一度走向制高点。随后,金杜律所的律师也给出一份更为有说服力的解释:延期的不是备案登记工作本身,而是《暂行办法》中构建的备案登记项下的监管体系是否适用于新常态下的P2P业务规范开展。
紧接着,各类猜测蜂拥而至,“金融办讲采取验而不收的态度”、“未来将实施不发牌照的穿透式日常监管”、“不再提‘双降’,允许合规资产增量”……众说纷纭带来的,除了“热闹”,还有藏在喧嚣之下的惶恐。
而伴随着恐慌,网贷常规业务的瓶颈也逐渐显示出来。
备案延期,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平台整改之路变数不断,投资人的钱往哪儿投才安全?网贷投资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信贷、车贷、房贷这三个在去年占据网贷市场大半边天的资产,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危机,而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中,它们所代表的还是P2P的信任危机。
房贷太敏感。随着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力度加大加深,以及网贷行业监管升级,P2P网贷业务从去年开始就迎来了一场寒冬。
原本,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一种比较靠谱的业务种类”,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监管施以重压,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夹缝生存的P2P房贷业务渐渐失去了战斗力。
到了今年初,房贷种类被一一整顿,当初玩“杠杆游戏”赚钱的业务不得不停掉,而苟延残喘存活下来的的业务,投资人考虑到承受变现困难、产权分割不易、房价下跌等风险,不得不对其业务望而却步。
车贷市场正在退潮。近日,主营小额车贷的沃时贷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停止线上运营的公告》,宣布停止运营其线上平台。紧随其后,浙江P2P平台泓源资本(平台标的以车抵贷为主)也发布了清盘公告,宣布从当天起停止线上运营。
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P2P网贷行业涉及车贷业务的平台数量为945家。而时间来到2018年4月底,网贷之家,更新的数据显示,P2P网贷行业涉及车贷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只有332家。
消费贷被“套路”拖下水。而原本备受青睐的消费贷,在去年经历一波现金贷洗劫之后,还没缓过气来,换上“马甲”的各种套路贷阴魂不散,其中“手机回租”模式以近2000%的超高利息、坏账率40%一点点消耗网贷行业的信任值。
不难看出,P2P常规业务的瓶颈期已经到来。
优质资产是关键,再生资源绿色资产崭露头角
实际上,即便前述提到的车贷、房贷业务越发难做,但也有不少平台开发了一些优质的资产,换句话说,饭还是要吃,只是要选择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已。
也就是说,不是P2P不能投,而是找一个真正信得过的优质资产,才是度过这次P2P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
五一假期前夕,业内爆出了一个新闻:中再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全资控股富星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中,富星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网贷平台财富星球运营公司。
这个消息一出,除了中再融和财富星球被推上了风尖浪口,绿色金融也同时赚足了镁光灯的关注,而它的出现在这场P2P信任危机中,成了能解投资人燃眉之急的一种可能。
据悉,中再融是中再生协会,指定互联网金融平台,2016年3月正式上线,业务依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及协会下属万余家再生资源企业的资源,主抓绿色金融。
何为绿色金融?
拿中再融主推产品“再生财”为例,作为中再融互联网金融平台主推产品之一,再生财由中再融与中再生协会联合推出的再生资源企业经营贷,此项目融合互联网金融与再生资源行业为再生产业提供高效金融解决方案。
据悉,再生财的项目借款人(企业)主要面向中再生协会旗下会员,以及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旗下农资、棉花等相关产业内的优秀企业。并由供销总社与中再生协会出具相关推荐函。
这一供应链资产,有针对性地解决上下游中薄弱环节,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从而提升绿色金融效率。
也就是说,这是、基于“再生资源”这一绿色产业链的理财产品。
当绝大多数网贷平台都涉足抵押类(车抵、房抵)、信用贷、现金贷、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传统资产类型在竞争的同时严重趋于同质化的时候,中再融等一批绿色资产无疑打破了白热化竞争的瓶颈。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的市场前景也相当可观。
据中国再生资源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统计,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有13万家企业,其中85%以上为中小企业,如果按照网贷监管限额每个借款企业100万计算,这也是一个超过千亿规模的市场。
毫无疑问,绿色金融已然是一片待掘的蓝海。
绿色金融的信任感来源于哪里
作为网贷的一股清流,中再融的绿色金融如何在当下的网贷环境挺直腰板?这个问题可以要回到再生资源产业链上去,才能一探究竟。
国家战略下的朝阳产业。首先,就绿色资产本身而言,中再融身处国家战略下的朝阳产业。日前,国家14个部门表态,行业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
不过,虽然再生资源有着3万亿可观的市场预期值,趋于成熟的再生资源产业却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
比如,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因此,为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中小经营者在克服前述障碍的时候必然对资金有所需求。
而中再融的资金用于再生资源垂直产业,落实到实体产业的资产,资金流向相对清晰。基于此,绿色金融的优势也由此凸显出来。
核心资源:中再生协会。其次,再生产业链成熟,上下游预收账款等信息流丰富,更易于风险控制。
据披露,中再融采用实地尽调、实地下户尽调、异地交叉审核三重风控验证,筛选优质借款人。
而中再融项目资产来源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与供销系统的推荐,在优质项目筛选中具有行业,性,掌握一手资源,一方面降低了资产获取成本,另一方面在资产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
这也体现了中再融绿色资产的第二个优势:项目来自于供销社与中再生协会推荐,均为会员企业,可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便于贷后管理。
多重风控严格把关。另外,资金端方面,中再融的企业借款主要用于资金周转,项目期限3-12个月,期限灵活。而由于这类企业普遍存在账期,资金周转率比较高,逾期风险则进一步压缩。
当然,在风控方面,中再融对企业平均借款额度远低于监管限额要求,预设单个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不超过该笔借款总额的50%。
加固、加固再加固,中再融慢慢筑造了绿色金融的安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