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围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社会发展命题,各行业均开始了新的探索、尝试,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
作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中“住”最重要的提供者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时间纷纷以“美好生活服务商”、“美好生活综合运营商”等作为企业新的发展定位,在多个发展方向上进行着调整和变革。
的确,曾经支撑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也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跨界合作、业务转型、合纵连横……这些动作在最近两三年成为高频事件。在社会发展趋势、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地位、投资运行模式、资本和资源集中程度、利润来源等,都正在进行着一轮,的洗牌。这样的洗牌,如果按照自然选择的理论来看,正如一场“进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房地产行业而言,找到行业里当前正在发生积极基因突变、代表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样本,可以为生态链条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思考价值。
起势篇
迈向高质量:寻找房地产行业中的进化样本
2015年,中国GDP增速25年来,回落至7%以下,同年,我国明确提出“双中高”发展目标,即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随着这一关键经济指标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从聚焦高增长到聚焦高质量增长的转型期。
时代潮流下,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面临的转型命题,已然迫切。
行业之变:以不同方式寻找未来的“安全感”
2017年,三大龙头房地产企业年度销售业绩均突破5000亿大关,全年共有17家房企业绩突破千亿,预计到2020年时,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大概率将超过30家。此外,2017年,,00房企的合计市场占比历史性地突破50%,市场份额加速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
对规模化、高周转的追求,几乎是所有大型房企的“规定动作”。但在发展方式转型的大势要求下,这种对规模和周转速度的追求,只不过是房企在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寻找生存“安全感”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型房企,一方面收获着每年销售业绩100%以上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不得不焦虑,在“面粉贵过面包”成为常态的市场中,下一顿晚餐在哪里。
所有业绩增长速度快、在房企销售额的年度榜单中蹿升快的企业,都成为了其它企业研究的对象。但高周转、标准化并非,出路,高发展速度的背后,是矛盾和风险“堰塞湖”的不断累积;而“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房地产行业中的显著表现之一,即是一贯追求增长速度、追求企业规模、追求“标准化”,与人们对住宅产品更精细化、更个性化的需求之间的错位。
当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阵痛期,“激荡30年”式的宏大叙事让位于以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进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企业进化。在速度和规模之外,积极地尝试跨界合作、业务转型、合纵连横,在最近两三年的房地产行业里,越来越成为高频事件,这同样是房企寻找“安全感”的表现。
企业之悟:创新式转型+高质量增长
经济发展风向的转变,令诸多房地产企业措手不及,分化也就由此出现:有仍以传统模式生存的保守者,有以规模、速度为大的激进者,也有寻求新兴领域的创新者。
规模与速度仍是当前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选择。碧桂园集团将2018年的销售目标锚定在7000亿元,而恒大早就提出了到2020年“万亿企业”的目标。销售目标的迅速提高,对开发商的土地储备能力和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融创中国集团内部也曾有“2018年是下乡年”的说法,在核心城市地段抢地越来越难的市场环境下,只能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战线。
规模化这条路径虽可缓一时之焦虑,积聚眼前的资源与财富,但抵达抛物线顶端之后应该如何可持续性生存?百强榜单上的每个房企无不在深入思考。
当经济发展的首要诉求已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房地产行业不仅要“房住不炒”,还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摆在企业面前的时代变化与阵痛,其实已经为企业未来的选择给出了方向:跟随社会发展矛盾、时代需求的转型,寻找企业的创新式转型,踩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增长。
什么是新的时代需求?是互联网、智能化、文旅等“美好生活”内容与服务。什么是高质量增长?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不是一味追求“大”,更要向“强”迈进。
仅文旅板块,最近的一两年里,就有绿地、华侨城、融创中国、蓝光发展等大型上市房企相继发招。仅在四川,如金杯集团、陇海地产、会展集团等,更是在川内多个二三圈层城市频繁出手拿地,产品全部瞄准文化旅游这个热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发布文旅产品“水果侠”的蓝光发展,不仅在企业组织架构上将文旅板块独立出来,专门成立蓝光文旅集团,而且还迅速地构建起更为多元的、有利于实现产业闭环的战略发展体系。
生命健康、文旅、教育、互联网、智能等多元化产业布局,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使得“蓝光发展”这家企业逐步淡化了房地产企业的单一标签,转型成为一家从居住到生活、生命,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综合企业。
进化之势:快、稳、准知行合一方法论
在新的发展命题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完成从单纯的居住产品供应商,向美好生活服务商、运营商的身份进化。与简单的转型不同,这种企业进化,是基因内核稳固前提下的自我生长,这时候决定企业在进化过程中是被淘汰还是变得越来越好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应变能力,而不是企业的规模体量,体量太大更可能成为进化过程中的死穴。
以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当市场行情向好,赚钱难度较低时,大量的非房企业进入,能源、化工、矿产、保险、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买地新增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而当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时,这些涉房企业又以项目转让、股权出让等方式迅速退出。这个行业现象表明,房地产开发这个行业,过往以资金驱动就基本足够,本身进入门槛并不高,这是给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警示。但是另一方面,非房企业基于对房地产市场大周期、大趋势的判断而做到快进快出,又是当下所有房企应该学会的生存和“进化”之道。
恒大集团在房地产主业之外,在粮食、农业、体育、文旅、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迅速拓展布局,而其中部分新进入的板块,又能在一到两年的尝试之后全面撤出,这种“折腾”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行业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多个产业领域的资源渠道,积累了异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万科的“八爪鱼”、龙湖的“四大主航道业务”、蓝光发展的多元化产业布局,与恒大的多元化战略,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有所收效的,让企业在这种“多元化”探索中有所成长进化的,则一定是能够在实践探索中做到快、准、稳的企业。
蓝光发展当前的战略板块构成表明所有的创新、业务拓展都是围绕“人居蓝光+生命蓝光”的“双轮驱动”模式展开的。
· 快——无论是企业战略判断、产业拓展还是产品价值升级,各个部门、领域的决策都要求相当利落,想清楚便付诸行动,避免贻误时机。例如蓝光发展在文旅产业布局、互联网行业、住宅产品改善转型方面,都表现出了快于绝大多数同行的速度。
· 稳——任何决策与执行过程中,都有可靠、稳妥的管控机制,确保企业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活动。龙湖集团出了名的拿地纪律要求和长期以来控制得极低的资金成本,,限度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风险。
· 准——在投资能力上要求精准。进一个城市就火一个城市,布局一个业务领域,便提升一个行业的关注度。这种精准的决断与执行,与企业发展背后强大高质的人才体系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上市公司2018年的年报季中,蓝光发展以其“高成长性”而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蓝光在新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表现出企业的良好进化,不仅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转型逻辑参考,也对其所身处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关照的角度。
那么在具体的企业运作中,蓝光都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支撑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是什么?在寻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企业样本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将以蓝光发展为样本,从十个关键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企业战略、投资能力、产品打造、资本运作、产业拓展、人才建设、企业责任等,并按照蓝光进化的策源——过程——成果——管控——价值的逻辑线条进行梳理,看这样一个量级企业的进化之路,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
相关后续报道近期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