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贝乐教育集团对外披露新的发展战略部署,这是公司在半月前宣布获国际投资基金安宏资本注资并购后的,媒体沟通。
根据交易协定,安宏资本通过旗下的教育平台控股新加坡K12课辅机构The Learning Lab,贝乐教育成为第二家加入平台的教育企业。
“未来也可能有新的教育企业加入到这个平台,主要是和既有两家企业能够形成业务互补的企业。”贝乐教育集团CEO冯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就在这交易细节得到披露前的一周,另一国际巨头KKR宣布成立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一站式数字营销公司“开域集团”,项目通过其93亿美元的亚洲三期基金进行投资。
根据协议,KKR的资金直接投向开域集团,后者目前是由齐欣互动、安与吉、赢之嘉和赢纳科技四家企业组成的商业实体。
两则案例的共同点在于,投资机构搭建了产业平台,并作为,股东参与到一个具体领域的市场并购整合中;除了资金的投入,他们也会邀请相应领域的资深运营人士和,管理人才加入平台。
做出类似尝试的不仅仅只有外资机构。市场已存在的案例中,以并购投资为主要模式的中国PE机构弘毅投资,其股权投资业务板块即包括医疗服务投资平台弘和医疗服务集团和餐饮管理平台弘记餐饮管理集团、百福控股等。
国有背景型产业基金首钢基金,正在通过旗下的首颐医疗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已完成对曹妃甸工人医院和水钢医院的改制收购。
大项目思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贝乐教育和The Learning Lab目前均隶属于安宏资本控股的投资平台。并购交易完成时,项目创始团队和少数公司股东将部分所持公司股权转化为新平台的股份。
“我会陪伴公司到敲钟的那,,希望这个愿望在未来一两年就可以实现。”国金投资创始合伙人林嘉喜是贝乐教育的天使投资人,本次并购完成后,他和企业创始团队成员一起,将持有的一部分贝乐教育股权转换成新平台的股权。
而在前述开域集团的案例中,四家业务公司均是开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KKR作为资本方和四家企业同时持有开域集团的股权,其中KKR是开域集团的,股东。
大型PE机构在平台型投资的发力,与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增长的规模有着较大的关系。
在前述两家全球PE机构的实际操作案例中。KKR自2007年以来通过其泛亚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进行投资,目前累计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了超过33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2017年6月,KKR宣布完成总额为93亿美元的KKR亚洲三期基金的募集,其亚洲二期基金的规模是60亿美元。2016年3月,安宏资本宣布完成130亿美元“安宏GPE八号基金”的募集,其上一只全球基金GPE七号基金于2012年完成募集,总募集金额为108亿美元。
按照过往的平均比例,亚洲三期基金的93亿美元中将有至少30亿美元会投资在中国市场。
“这笔投资对我们非常有意义。亚洲三期基金的规模让我们没有办法做单量比较小的项目。我们做的是一个平台型的投资,以后可以把好的投资往上加。”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杨文钧介绍。目前,KKR亚洲三期基金仍是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的一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KKR早前已经在全球其他地区以平台投资的思路进行了多笔投资,典型案例如美国,的医疗集团HCA (Hospital Corporation America)。在这家PE巨头看来,中国市场的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均有平台投资的机会存在。
英国《金融时报》在今年三月的一篇报道中称,高瓴资本正在募集新一期规模为8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因出资人认购踊跃,最终的基金规模可能打破KKR亚洲三期基金93亿美元的纪录。
整合的价值
通过创造大项目来解决基金投资需求量和项目资金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是PE机构选择平台型投资的原因之一。能让他们选择这种投资方式的另一大重要动力,或者说巨大机会所在,则是市场高度分散带来的并购整合机会。
“通过资本杠杆的方式来节省(从零开始经营业务)时间,这是最快的一种方式。”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认为产业控股平台拥有重要的连接价值。
对于接受邀约的企业家来说,并购交易能够让企业在新的平台上充分调配并整合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发掘更多合作机会。
“把四家公司合在一起是非常复杂的动作,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少见的。之所以能做成是因为一方面是我们有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几家公司有内在的、产业相互协同和合作的联系 。”开域集团 CEO、安与吉创始人施侃以开域集团为案例分析说。
贝乐教育的案例中,公司与The Learning Lab将在安宏资本的支持下,联合打造一个新的亚洲课后教育平台。
根据公司规划,一方面,贝乐教育将专注发展核心竞争力,拓展产品组合及课程以覆盖更广年龄层的青少年群体。另一方面,双方也将就AI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品牌运营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合作。
平台型投资交易的第三大受益方是被并购项目的既有股东。并购交易完成后,被并购企业的既有股东即可以实现资金退出,与常见并购退出的,也仅在于,并购交易的实际买单方是PE投资基金而非企业。
拥抱变革的企业家
曾几何时,企业家和创业者往往抱有“家长心态”,把一手打造的企业当作孩子、对并购有强烈的抵制情绪。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如今,不论坚持独立发展寻求到资本市场上市、还是选择加入产业平台继续进行项目经营,新一代的企业家对并购开始持有更为开放的心态。
“对于企业来说并购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你将和谁并到一起。企业家保持初心最重要,无论选择独立上市还是被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延续、发展、升级是最重要的。”韦晓亮告诉记者。
“能形成协同效应的前提下,大家一起合作比自己摸索来的更快。”冯菲说,对接受并购邀约的企业家来说,选择被并购的必须前提是良好战略协同的可能。
杨文钧在今年1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作为投资方就中国市场企业家面对并购邀约的心态作出分析:“第一,现在的市场上大家都在快速地进行合并,如果他不找到足够多的资金去做合并,他就会被其他企业吞掉。大家都希望做‘买家’,而不是被合并。第二,中国企业家已经了解私募股权的游戏规则,他知道我们有基金周期的限制、,一定会退出,他明白,只要创造足够的财富,基金都是按照牌理出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