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医院电梯工:病人去不同楼层看病表情是不同的

时间:2017-08-24 10:59:24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医院电梯工的“生死时速”

  北京某三甲医院,电梯的固定电话传来急促的铃声,李馨迅速掏出钥匙,插进电梯按钮下面的一个钥匙口,打开盖子,快速地操作几下,电梯直达具体楼层。

  这个操作被称作“甩站”,对李馨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常遇到满身是血的急诊患者,那时候速度就很重要,哪怕快上半分钟,说不定就是一条命。”每一次患者和家属上电梯了,哪些人需要怎样的照顾,李馨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安排。

  与精准的手术和精密的仪器相比,电梯工也许是整个医院里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是这群足以被忽略的人,如同老练的司机一般,在上下运行的电梯轨道间,维持秩序、分流患者,在突发状况时保证电梯高效运转。他们的工作,完全不是按下电梯按钮那么简单。

  电梯工都要持证上岗

  “去3、5、7、9、11楼的跟我过来,这边快哟!”人影闻声四散,有序进入了电梯。早上7点,在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部电梯间,李馨已经工作了一个小时。在早高峰做好分流,保证医务人员能先坐电梯准时到达病房,是她一天工作的开始。

  以李馨工作的医院为例,门诊日挂号量的峰值达15000以上,面对这样的人潮,医院电梯根本不够用。为了分流,医院的电梯分单双号停靠,但是就医的患者很多时候注意不到,电梯工会予以提示,避免患者坐错。此外,有人负责按钮,可以避免一些恶作剧,电梯只会停靠在患者需要停靠的楼层,避免资源浪费。

  从住院部的一楼到顶楼,一共12层,每趟运行的时间大约为三分钟。李馨会在到达每一层时不厌其烦地提示“上行”,提醒人们该下电梯了,关门的时候还要用手挡一下电梯门,防止有人被门夹到。

  电梯里的人们大多是沉默、拥挤、焦虑的。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李馨都不习惯这份工作的枯燥、眩晕和其间的推搡,“本地人不愿做这个,我们才有了机会。”

  很多人觉得这份工作可有可无,充其量是在维持秩序。但电梯的调度和意外处理,才是电梯工最重要的职能。

  “一旦有特殊情况,我们需要保证电梯能以最高效率运转,规避风险发生。”看似平稳的工作,却让李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故,比如电梯突然停电、电梯超载或者乘客使用不当造成运行速度不正常、电梯电脑控制程序出错等等。

  “除了按楼层按钮、开关键,还有很多特殊操作,每一位电梯工都得考到电梯操作证,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有培训。”医院负责人介绍说。

  需克服“晕电梯”“急脾气”

  C楼住院部,是这大半年来小张最常待的地方。她是李馨旁边电梯里另一位电梯工。

  小张21岁,来自四川泸州农村,今年初经老乡介绍来到了这家医院工作。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上班时间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中间每隔3小时可以休息1小时。她们每天都要加班,基本会到晚上10点。加班费是一个小时10元,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2500多元,“五险一金”是她没有听说过的概念。

  李馨从河北农村老家来医院做电梯工已经有两年多了,见过太多人来来去去,她觉得小张坚持了大半年已经很难得。“我40多岁了也不能干别的,但是小姑娘们一般吃不了这苦,干一段就走了。”

  “晕电梯”是第一层苦,几乎是每一位电梯工都要经过的坎。“刚来那会儿还真适应不了。”李馨说,电梯的空间很小又不通风,两三分钟一趟上下,一天来回几趟都数不过来。刚开始工作,每天下班都很想吐,坚持两个多月才真正适应。有的老楼用的是老电梯,连通风口也没有,即使是熟练工了,连续工作也是不行的,隔段时间必须出去透口气。

  除了晕电梯还有站立。小张一开始常常觉得站不住,咬牙才坚持了下来,现在虽然已经习惯了,但相比同龄人,她已经有了腰疼腿疼的毛病。

  最考验人的是电梯工都得有好脾气。“下去接床的时候,总是病床、轮椅先上来,再轮到其他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礼让,碰到不理解的,就会骂骂咧咧或者推推搡搡。”李馨说,经常逼着自己做到骂不还口,习惯了也就渐渐没脾气了:“本来人家来看病心情就不好,你再脾气态度不好,那肯定会有矛盾。”

  “去不同楼层看病表情是不同的”

  8月20日晚上9点,住院部来了一位急诊病人,要去5楼的手术室进行手术。10楼的电梯门一开,李馨就看到表情凝重的家属和躺在担架上的病人。

  “怎么回事啊,下午不还好好的。”“可能晚上吃坏了东西。早知道我要做手术,就多吃一顿了,多耗精力啊。”听到这段对话,李馨忍不住笑了。医院和电梯常常给人冰冷的感觉,很少能看到这么乐呵的病人。更多时候,是一些生老病死的画面。

  “死人我们也得往下拉。一开始也很怕,但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李馨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一对白发人送黑发人。“21岁的孩子意外去世,当时在电梯里看到他父母痛苦的表情特别理解,但我们的工作规定不允许我们接触病人和家属,我就什么安慰的话也不能说,只能静静地目送他们。”

  因为工作久了,电梯工熟知自己所在电梯停靠各个楼层都有什么诊室,是什么病房。很多初次去医院的人,都会不清楚医院布局和楼层分布,这时候电梯工就具有了导医的作用。

  “比如刚刚那个从10楼去做手术的病人,应该就是阑尾炎。”李馨说,病人一报去哪个楼层,她大概就知道看哪方面的病了,甚至去不同楼层的表情都是不同的。比如老楼的五楼、六楼,去那两层的病人和家属一般面部表情就比较凝重,因为那里是肿瘤科和血液科。

  来这儿工作两年多,李馨觉得欣慰的是,现在看病的人素质比较高,很多人下电梯的时候还会说一句“谢谢”,让她觉得很温暖。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