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至关重要。作为长期扎根农村市场的综合助农机构,中和农信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与效率,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提供了有益实践。
一、构建全渠道服务网络,打通农村金融“,一百米”
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挑战在于触达分散且需求多样的小农户。中和农信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模式,有效应对了这一挑战。截至2024年末,其服务已覆盖23省(自治区、直辖市)550多个县域,触达超过10万个乡村,累计交易客户数近480万名。这一庞大的服务网络是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在线下,中和农信建立了“直达乡村”的服务网点,通过“进县入村,上门服务”的方式,确保金融服务触达田间地头。在线上,则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中台,并开发专门的移动App等工具,赋能线下服务,提升效率。这种“毛细血管式”的线下网络与数字技术驱动的线上平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对农村长尾市场的有效覆盖。
二、驱动服务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内化为生产要素
中和农信深刻认识到,服务小农户,效率是关键。为此,中和农信积极将数据与信息化工具内化为生产要素,以技术驱动服务流程优化。
在普惠信贷领域,中和农信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结合实地调查,建立了高效的“线上+线下”风控体系。在产品设计上,侧重于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及还款意愿,并提供多种灵活还款方式,有效减轻农户还款压力。这种数字化的风控和运营模式,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信贷审批和发放效率。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更为深入。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多层级服务,实现了生产数据联通、技术细节落实与监督等功能。农技专家可通过“线上问诊”进行远程作业指导;一站式农服站长利用结合电子地图的App实现乡村级地块的精细化管理。此外,中和农信还自建了高标准智慧农业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ERP系统、智慧拼车物流系统等,数字赋能业务成效显著。
三、强化客户中心导向,以数字手段保障服务质效
中和农信将“客户为尊”作为核心价值观,并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其高度重视客户意见和反馈,主动拓宽收集渠道,除一线沟通和传统投诉体系外,还运用大数据挖掘、平台后台反馈、监控社交平台、满意度调研等方式,主动了解客户诉求,实现问题的闭环处理。2024年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92%的受访者对产品和服务表示满意。这表明其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同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中和农信通过完善的供应商数字管理系统,确保为客户提供可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从源头保障了客户权益。
中和农信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服务网络,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普惠信贷、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并坚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服务与供应链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了农村金融与农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其实践表明,深耕农村市场、深刻理解小农户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这不仅响应了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号召,也为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