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守护银发族隐私 筑牢信息“防火墙”

时间:2025-11-07 09:37:15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河北保定平安人寿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关乎每个人的权益,而老年群体因信息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近期,平安人寿保定中支就遇到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老年群体信息保护的警钟。

  案情回顾:一张保单背后的信息泄露危机

  近日,公司消保室接到一则异常投诉:系统显示某老年客户投诉“保单虚假销售”,但留的信息与客户存档不符。工作人员联系后,60多岁的张大爷(化名)茫然否认——他从未投诉过。沟通中张大爷透露:不久前和同村人闲聊时曾拿出保单分享,一位“热心老乡”不仅记下保单相关信息,还抄走了他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并让他签了一份委托书,声称“帮助他查一下是否多扣费”。此后张大爷麻烦不断:日均收到数条广告、诈骗短信,半夜被理财、保健品推销电话骚扰,甚至有人自称“法院人员”指控他“涉嫌诈骗”,直到接到公司工作人员电话,他才惊觉信息泄露。工作人员核查确认:张大爷的敏感信息已完整流出,冒用投诉是不法分子的试探操作。随即指导他向派出所报案,同步临时冻结保单关联权限。警方初步查实,冒用信息者正是那位“老乡”——其长期收集老人信息,用于非法营销、虚假投诉牟利,目前已被,核查。张大爷也在指导下更换密码、解绑非必要账户,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风险解析:老年群体信息泄露为何高发

  从本案不难发现,不法分子利用老人对隐私的认知盲区,以“贴心帮忙”套取信息,后续用于各类违法活动,直接威胁老人财产与名誉安全。老年人群体成为信息泄露重灾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意识薄弱:对个人信息的敏感度低,不清楚身份证号、保单信息、家庭住址等属于隐私范畴,易在社交中无意泄露。辨别力不足:难以识别诈骗电话、恶意软件、网络钓鱼链接等信息窃取手段,容易“中招”。技术操作不熟: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对安全软件、密码设置等防护措施操作不熟练,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风险提示:三大举措为银发族信息安全护航守护老年人隐私安全,离不开家庭、企业与社会的同心协力。平安人寿始终将老年客户的信息安全与权益保护放在心上,坚持以实际行动筑牢保障防线。在此,平安人寿特别提醒广大老年朋友:

  一、增强隐私意识1、明确身份证号、保单信息、家庭住址等为隐私,勿随意透露。2、识别诈骗电话、恶意软件等陷阱,遇可疑情况及时向家人求助。

  二、做好技术防护1、为电子设备安装正规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更新。2、设置复杂密码(字母+数字+符号),每3-6个月更换一次。

  三、严控信息分享1、不在公共场所、非官方平台透露敏感信息。2、直接删除垃圾邮件、诈骗短信,不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可疑附件。让我们携手并肩,为银发族构建坚实的信息“防火墙”,守护他们的晚年生活平安无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选择需谨慎,谨防诈骗行为!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