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格局下,如何让先进农业技术突破资金、规模与知识的藩篱,真正惠及田间地头?中和农信以创新模式给出了答案——通过构建“专业+高效+贴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显著降低了农业科技的使用门槛。
专业农技方案:让科技精准落地田间
针对小农户技术获取难、应用难的核心痛点,中和农信组建专业种植专家团队,通过科学调研与试验,开发覆盖作物全生育期的技术方案。农户只需签订服务合同,支付合理费用,即可获得量身定制的技术指导。同时,中和农信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持续提升技术能力,服务已涵盖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及禽畜养殖多领域,让专业农技不再是“空中楼阁”。
数字平台赋能:高效服务触手可及
服务分散的小农户,效率是关键。中和农信打造强大的数字化农服科技平台,通过移动App、电子地图实现地块精细化管理,农技专家可“云端问诊”远程指导。自建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供应链ERP、智慧拼车物流等,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数字化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服务效率跃升——从早年“路走得多,服务得少”,到如今“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让科技红利高效渗透至末梢。
贴心服务网络:扎根乡村的“近邻式”赋能
科技落地的“,一百米”,依赖深入乡村的服务触角。中和农信建立5800多名“一站式农服站长”组成的村级网络,这些熟悉乡土的本地人,在总部技术支持下化身“连接器”,将全生育期技术方案精准落地,有效破解了技术执行难与小农户认知局限的困境。截至2024年末,该网络已累计服务耕地超220万亩,真正实现“在客户身边,陪伴式服务”。
普惠金融与生态协同:破除资金与资源壁垒
小额信贷破局“用钱难”:中和农信坚持“小额分散”,通过全国线下网点与线上数字中台结合,提供可负担的信贷服务。创新“专家+数字”联合风控模型,侧重考察农户现金流与还款意愿,灵活还款设计减轻压力。更将贷款深度嵌入农资、农机等生产场景,精准滴灌生产经营需求。
综合生态释放乘数效应:从信贷出发,中和农信逐步构建覆盖生产(农技、托管)、生活(消费品、光伏)、生态的综合性平台。例如,农户可通过平台将土地托管给“站长”科学种植;养殖户获得数字化管理支持,系统还能在采购节点触发精准信贷服务。这种“服务促金融,金融反哺产业”的闭环,极大提升了资源整合效率与农户获得感。
中和农信的实践印证:降低农业科技门槛,非单一技术或资金投入可成,而需构建扎根乡土、多维协同的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方案专业化、服务网络本地化、数字平台高效化与金融支持场景化,成功弥合小农户与现代科技之间的鸿沟。截至2024年末,其服务已覆盖全国23省超10万村庄,累计服务客户近480万, 92%的客户对服务表示满意。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写照,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普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