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政府与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政府介入经济活动是必然也必需的事情,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最典型的就表现为宏观规划和产业政策。
对于区域来说,地方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比其他任何一级政府都更熟悉当地的经济,他们与当地的利益相关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确保政策适应当地的条件,促进特定的优势,并解决重要的瓶颈问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崛起,不同的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方式虽有差别,但无一例外都直接担当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经营者角色。例如,苏南地区是典型的引进发展型,通过建立工业园区,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
为此,凯联资本新周期创新研究院选择了中国经济排名前50位的城市作为观察对象,长期跟踪目标城市的产业政策,并以季度为周期进行汇总梳理,试图给读者描绘一幅主要地方政府乃至整个中国产业政策更迭与嬗变的全景图。
一、“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成地方政府第一要务
自从新冠疫情于2019年底爆发以后,经过三年的防控,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后,2022年12月22日,审议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疫情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各个行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传统的消费渠道受到较大影响,众多行业的营业收入普遍较低,盈利状况不佳,进而导致大量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减少。疫情背景下消费者和多数行业对未来预期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社会总需求增长放缓对经济的提振带来了过大的阻力。
反映在宏观经济层面,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低于此前两年平均5.1%的增长水平,也低于2022年初制定的“5.5%左右”增长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多地政府自去年12月底起调整优化防疫措施。同时,各地加力拼经济,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成为2023年第一季度时期内各个地方政府都优先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十四五行至中途,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已普遍进入发布执行阶段
2021年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阶段。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共,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所提及的产业门类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体系新支柱,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也被视为需要提早进行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
因此,从2021年甚至更早的时间节点开始,全国各,城市纷纷针对上述产业发布支持性的产业政策,力图在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变动中拔得先机。
例如,深圳市于2022年6月1日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在规划中,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上海市也在2022年9月24日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目标到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具体到集群落地,在浦东、宝山、闵行、金山、奉贤等区域,提升“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承载能力,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在浦东、徐汇、杨浦、宝山、闵行、嘉定、青浦等区域,以场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在浦东、闵行、嘉定等区域,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在浦东、杨浦、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以及在浦东、宝山、金山等区域,提升产业转化承载能力,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目前,各地相关新兴产业政策已经入发布实施的中期阶段,相对应的产业赛道也开始开花结果。
例如,今年2月1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的“抢先机 拼速度 闯新路”重大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共揽下项目146个,总投资额约867亿元,其中,重大科技产业集中签约项目共计88个,总投资额约341亿元。
本次开工的重大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约526亿元,包括思特威全球总部园区、张江·周浦医疗器械总部园、霍莱沃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英伟达研发中心、金桥金谷智造园等,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汽车制造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个领域。
三、各地既有优势新兴产业不断强化,促进政策持续推出
在继续推进对未来新兴产业的抢占之外,各地政府对地方已有的并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也不断释放利好政策,以图维持既有的领先地位。
我国直播电商从2016年起步,至2020年产生了质的飞跃,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流量也从集中于少数头部主播向着众多腰部和特色直播间转移。
在电商之都浙江杭州,2022年杭州网络零售额为10496.3亿元,带动了超100万人就业。近来许多直播电商行业知名的机构和主播,纷纷搬到杭州或是在杭州开新基地。
对于优秀的主播人才,杭州还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2020年,杭州市余杭区发布“直播电商政策”,明确有行业引领力、影响力的直播电商人才,可按,B类人才(,领军人才)享受相关政策。
如今杭州汇集了全国最庞大的直播电商人才群体。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截至今年2月,杭州已有综合类和垂直类头部直播平台32个,主播近5万名,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超5000家,数量列,。
在这种情况下,杭州还在不断强化地区的直播电商力量。2023年3月13日,直播电商发源杭州上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就联合当地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意图推动当地直播电商产业实现能级跃升,进一步擦亮“直播电商第一城”品牌。
政策特别强调了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引育头部企业以及加快优化产业生态,对头部MCN机构、直播电商企业、主播创办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连续三年给予一定补助。
而除了上城区外,杭州其他区直播电商经济也风生水起,不断招商引入头部网红孵化机构,出台政策支持直播电商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头部MCN机构多集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薇娅旗下的谦寻文化、罗永浩的交个朋友、宸帆集团、君盟集团、风马牛西虹公社等,头部机构都落户或搬至滨江,直播电商企业纷纷集聚于此。中国市场学会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直播电商前十强区域中,滨江夺得桂冠。
余杭区则以遥望直播电商产业园为核心,依托未来科技城成全国,“中国青年电商网红村”,在李子柒、吴蚊米、烈儿宝贝、左岩等首批名誉村民带领下,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产业。目前,余杭区直播电商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近600家,全区累计认定各类电商人才97名,引进百万以上“粉丝”的网红达人100人以上。
四、“数字化”成为各地产业政策的新关注点
春节前夕,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从各地发布的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成绩亮眼。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相对应的,2022年各地也纷纷交出优异的数字经济发展成绩单,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安徽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5%提高到11.7%;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60万亿元,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至3.5左右。所以在部署2023年发展目标时,多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政策的发力点,加快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
如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贵州省提出五年内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上海市提出今后五年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18%。
各地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优势产业,布局数字经济发展赛道。上海黄浦区在2023年2月8日印发《黄浦区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武汉汉阳区在2023年3月6日推出《汉阳区关于加快元宇宙创新发展扶持政策(试行)》;青岛市在2023年2月22日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
可以预见,随着发展路径的明晰和目标任务的明确,以及各地规划的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经济快速复苏发展,数字经济领域的新业态新技术也将加速成长,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