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中公教育多年来一直领跑教育行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属于先行者。
经济发展能力
近年来,各地频发“技工荒”,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政行企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中公教育始终遵循类型发展的原则,自觉地把握住类型的本质与特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
事关大局的战略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事关大局的战略意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缓解化解“技工荒”。这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政治任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中公教育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科技推动行业转型,用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公教育开展“职业院校企业行”活动,开设订单班。
中公教育职教事业部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这种方式属于培训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能够将双方的优势资源用到培养人才上。中公教育职教事业部就从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入手,打造了融合职业教育,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交流会上,校企双方首先对西宁市经济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为推进校企合作所搭建的交流平台表示赞许,并希望通过此次“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双方对各自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能力由低向高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具有普遍性的专业基础和程序性操作方法能力进行培养,企业对学生更多地通过在具体的岗位上“干中学”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学院党委书记周海春对校企合作,就业方面提出要求,保障技能人才需求,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通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专业设置、能力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制定出更合适企业的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人才。中公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企业调研,深度研讨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切实增强了学校服务能力和技能供给质量,对接市场,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的长效机制,中公教育积极探索实现产教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