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临门的党建工作获得显著成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今年第七期刊登《党建引领“喜临门”》。
5.9亿,同比增长72%,连续8年床垫类目第一……
2022年“618电商购物节”期间,喜临门线上销售再次逆势增长,助力公司实现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家居行业也经历了,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喜临门党委积极引导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生产营销模式,通过带领党员员工开发更加适合年轻化、高端化市场需求的产品,借助直播等形式,帮助企业不断营造党建强、发展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上门板”到“上主板”
“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出自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也是,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身。其中,“上门板”是指部队在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做床板,因为各家的门板尺寸不同,如果一大堆门板弄混了就对不上榫,会给老百姓带来麻烦,所以规定在用完门板之后要安装回去才能离开。“上门板”也成了我党我军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仍心系百姓的生动写照。
在喜临门,就有一个由公司党员组成的“门板小队”。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夕,喜临门党委专题举行“学党史·知党恩”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了“门板小队”走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胡源乡招序村,参观招序革命历史陈列馆,重温红军当年“三进招序睡门板不扰民”的红色故事,在场党员深受感染和震撼。
“革命年代,党带领红军战士以门板做床板,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我们也要学习好这种精神,立足家居行业,全心全意满足人们对美好睡眠的需求。”喜临门党委书记沈冬良介绍。
1984年,喜临门从一家不足10人的小作坊起步,发展到如今在全球拥有9大生产基地,超4000家门店,员工超10000人,产品销往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板上市企业,38年的跨越发展,离不开艰苦创业、心系人民的“门板精神”,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党组织的正确引领。2019年,喜临门明确将党委参与公司重大问题决策加入公司章程,一方面明确公司董事会决定重大问题时,应事先听取公司党委的意见,严格落实党委对公司“三重一大”决策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在公司章程中设立单独的“党建工作”章节,充分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公司的贯彻执行,发挥党委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动力”。
坚持人才“一号工程”
在“618电商购物节”,喜临门新零售业务中心副总经理余宏带领团队,以直播为突破口,赢得了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平台的床垫,。作为喜临门年轻高管和党员发展对象,“90后”的余宏坚持用户思维,抢抓直播风口,连续两年开发出单品过亿的爆款新品,并通过建设10余个抖音渠道消费场,建立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场景营销矩阵,在进军软床市场的同时快速扩大了流量池,发挥喜临门上下游供应链优势,持续提升企业品牌和服务。除此以外,喜临门新零售团队还以“送新取旧”“免费试睡”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服务形式,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帮助企业在直播电商渠道打开了新局面。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长期以来,喜临门党委一直将人才队伍,特别是年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坚持‘先生产人才,再生产床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企业党组织‘三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年轻人才队伍。”沈冬良介绍,喜临门通过构建“四三三”党建工作模式,以党组织“四不停”带动党员“三明三比”,即党的组织发展不能停、学习教育不能停、活动不能停、创造企业特色不能停,带动党员明身份比形象、明岗位比业绩、明承诺比作为,再通过党建带工建,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职工爱国爱企的干事热情,为企业发展凝聚了积极向上的内生力量。
契约化共建共富
7月10日,经当地上级党组织批准,喜临门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和河南省兰考县的生产基地同步成立党组织,进一步为喜临门融入当地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添了新的“红色力量”。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选择7月在安源和兰考同步成立公司党组织,非常有意义。”沈冬良介绍,喜临门在兰考的生产基地已为当地解决就业2000余人,每年创税上千万元;2021年开始建设的安源生产基地总投资30亿元,将分两期建成,可有效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介绍,2021年9月,项目合作开始不久,喜临门就与安源区相关部门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通过发挥党建资源优势和支部共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与业务的良性互动,带动党组织间资源联动共享,推进组织生活互相融合,推动双方合作纵深发展。
“党建‘契约化’共建发源于绍兴市越城区,疫情发生以来,喜临门除了与总部所处的越城区灵芝街道大树江社区在疫情防控、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方面合作共建外,还积极与外地生产基地,特别是中西部生产基地所在地区进行‘契约化’结对共建,努力做到不裁员、不减薪,通过解决就业、创造税收,帮助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沈冬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