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标
春去春又回,年年复年年,小龙湫美丽依然,只是水边的人凭添了几度沧桑,潘天寿先生用静静的心态望着奔放的流水,水面如镜般明亮,使人想起了毫无杂质的童心和泪雨的晶莹,心头似有淡淡的风儿吹过,心情与泉水也心心相连了。
潘天寿《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1915年,潘天寿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师从经亨颐和李叔同。1920年潘天寿毕业,在家乡做了三年小学教师后来到上海,想进入上海美术学校习画,校长刘海粟独具慧眼,聘其为教师,又介绍他拜见吴昌硕。潘天寿的学养和书画才华皆为吴昌硕赏识,此后几年中不断得到其指点和揄扬。潘天寿诗书画印无所不精,其写意花鸟、山水和人物画,远师青藤、八大、石涛,近法吴昌硕,最终熔铸成自己的风格。他力倡国画家应“四全”,即在“诗书画”后再加上“印”。他的笔墨确实吸收了书法和金石气息,严正一如其为人,凝练一如其为诗。他还擅长指墨,精妙不逊于笔,远在清人高其佩之上。人们常将潘天寿与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齐名,赞称“齐黄潘傅”。
似乎雁荡山一直为江南画师所青睐,李可染的《雁荡山》、陆俨少的《雁荡采药图》、张大千的《雁荡大龙湫》等等,不胜枚举,潘天寿自然也不会错过此良辰美景,于是便有了这《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此幅《小龙湫下一角》特别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溪谷狭长,花草于石缝中暗自生长,顿时身心轻松,浑浑然心起飞,水波潋滟羞花,竟坐忘人世,飘飘然欲为仙。小龙湫下一角,环境清幽闲静,空气清新舒畅,草长莺飞,漫步其中,看晨雾如一道道轻纱笼罩着水面,不觉轻吟“烟笼寒水月笼沙”,不知名的枝叶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及其美妙。或再听听莺歌燕唱鹃舞,久居城市久于压抑的那种喧嚣和浮躁顷刻久化为一缕缕孤烟,随春风远去。
黄宾虹曾称赞潘天寿“笔力扛鼎”,他的用墨,枯湿浓淡均见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是泼墨,更是元气淋漓,深得苍茫厚重之致。他有意减弱每一笔中的浓淡变化,减少画面上皴染的墨色层次,多用浓墨焦墨而黑白对比强烈,这是为了寻求更强烈更整体的效果。
潘天寿不仅淡墨见笔,仍有厚重之感,焦墨又能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画上用色,潘天寿以原色、正色为多。他用色古艳淡雅,清超绝俗,不追求用色的复杂,十分注意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小龙湫下一角》之重彩得古厚之妙,色多色少均能得用色之极境。潘天寿的画境与他在构成造型方面有重大突破关系很大。传统绘画追求平稳和谐,而潘天寿在构图上敢于走极端,追求奇险沉雄,喜用“不平衡的平衡”、“造险、破险”。他那方正、严整的造型完全是力的赞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力兼美,入奇正”,这是他的见解。他有两枚常用的印章,一枚是“一味霸悍”,另一枚是“强其骨”,他用这两枚印章时时提醒自己从“骨力”和“气势”两个方面力纠前朝中国画的萎靡不正,并取得了成功。从这层意义上说,潘天寿的创新是一场现代的革命,他在中国画最为薄弱的环节把传统艺术推进到现代。
不知不觉地在小龙湫下驻留,观看,欣赏,而后情不自禁的啧啧称赞,感叹,恨生不逢地,要不久可以一年四季观看如此美妙的花开花落,草长草衰,可观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致,不同的鲜花,不同的树貌,不同的水流,止不住幻想。一下子所有的美景都变得那么次要了,因为太美,吸引太多的目光,分散太多的注意。于是,把自己迷失其中,一个人置身不熟悉的美景,仿佛世界上就留下一个人寂寞,后来竟然忘却了一切。
《小龙湫下一角》在构图和画法上存留许多潘天寿独有的特色。中间一泓奔泉,四周布满山石花草,是潘天寿常用的“虚腹实边”构图的变体;浓重的苔点连成四处延伸的曲线,与溪流奔泻的直线相互唱和,构成曲直刚柔的视觉节奏;花卉以小写意和双勾填彩相结合,创自北宋惠崇,称为“小景”,又多用石青、石绿和鲜明的红、白色,布于大片浓墨勾线、点苔而成的石块上,使得重色块中又不见压抑,清新自然。
正如理论家林木所说,“这是,的,当代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有他这样的地位。”潘天寿杰出的构图能力,他人难与比肩。他的画,尤其是大画,构图宏大,奇险多变又非常严谨,强劲有力而颇具结构美,,震撼心灵的力量。晚年他尝试将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小龙湫下一角》便是非常成功的作品。画家严善錞曾说:“只有潘天寿才算真正自觉地从中国画内部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方案的优秀画家。”潘天寿继承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而改变了文人画的图式。他在中国画不被重视的困境中,高扬精神性,重建人文图式,从笔墨内涵、构图画法到格调意境等综合探索中,将作品推到大气磅礴的境地,从而以慑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在学术层面上捍卫了民族传统。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到《小龙湫下一角》飘荡着一种莫名的愁绪,深深的水底里深埋着无言的忧伤,静静的泉水也似乎睁着美丽哀怨的眼睛,迷茫惆怅地望着日月风逝,小龙湫向人们无私展示着真挚的灵魂和秀美的外表 那么多年来有多少人,只是欣赏它美貌的外表痴迷它的美丽,而又有谁去读懂揣摩慰藉它的内心呢?或许将小龙湫下一角定格在一瞬间,那么它就既不寂静也不喧嚣了吧,在内心静谧处会有朦胧若隐的思绪,只是这蕴藏水底深处的无言,已经被其美丽的外表所掩盖。潘天寿先生做到了,于是有了《小龙湫下一角》,于是这流水有了情感,也有了生命的葱茏,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毫无羞涩的展现在历史岁月里了。
作者简介:
宋行标,字修水,号长石,1957年7月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著作共计70余万字,获优秀著作出版奖;同时发表理论文章50余万字,分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及哲学课题奖。
主要著作:
·《中国绍兴水文化》 中华书局 2001年3月
·《长石论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8月
·《画坛拾微》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年3月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月
·《情系江南——艺术家笔下的江南水乡》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年3月
主编书目:
·《商学之祖范蠡与当代绍兴商人》(主编:吴慧、副主编:宋行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4月
·《水墨江南》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4月
·《文化江南——陈逸飞、潘鸿海、梁平波绘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3月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0月
·《王羲之书法全集》(1—10卷)(主编:江吟、宋行标)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年6月
·《陆俨少绘画作品典藏》 (编著:陆亨、宋行标)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5月
·《林风眠绘画作品典藏》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长石斋珍藏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国风——中国近现代艺术珍选集(全二册)》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