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汽车驾驶人达4.81亿人,驾驶车辆成为当今成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随着学车主体逐渐年轻化,驾培机构在教学方式上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互联网也慢慢延伸到驾培行业。本报记者柯芮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罗钰进行了交流对话,深入了解互联网给驾培行业带来的创新。
记者:互联网给驾培行业带了哪些科技化产物?
罗钰:随着5G、云、AI、VR等技术的发展,驾校相继引入了驾驶模拟器、机器人教练、VR 理论教学等高科技来辅助教学,驾驶模拟器、机器人教练已相对普及,很多驾校都已经投入使用了,VR理论培训相对新颖,我在这简单介绍下,就是用语音、文字加动画讲解知识点,构建了真实场景让驾驶员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就拿汽车自燃举个例子,利用VR技术展现了汽车自燃的原因、灭火器如何使用以及遇到汽车自然该如何处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用VR理论来替代理论教练学以及所需教具。
记者:VR理论培训跟教练员授课有哪些不同?
罗钰:根调查显示,很多驾校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教学条件,存在没有理论教学道具、缺乏理论授课教师、师资综合素质不高、培训方式单一等情况,跟不上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影响培训与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驾驶培训目标。而我们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制作成VR可视化课程,包含了辆构造常识、应急处置、换胎、急救、文明礼让等知识点,所有课程皆以“第一人称”视角融入各类安全教育场景中,且加入了人机交互环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视觉感染力以及趣味性,可激发驾驶员学习兴趣。
记者:VR理论培训的应用对驾培行业有什么推动作用呢?
罗钰:VR理论课程是根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编制,更加规范化、统一化,解决了驾校难招好的理论教练员以及理论教练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也让驾驶员由被动获取转变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三维实景建模高度仿真道路、车辆状态和环境音效,驾驶员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使驾驶员能切身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将安全驾驶、文明行车的意识灌输给驾驶员们,进一步增强驾驶员们的驾驶责任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