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在330亿吨左右,2020年因新冠疫情全球碳排放总量在306.9亿吨左右,远高于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900年对比2020年相隔120年间,全球年碳排放量增长了15.6倍,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因此,控制碳排放势在必行,大力发展与提倡生物基材料刻不容缓,转向低碳循环经济也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深刻共识。
为此,全球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政策或立法的方式做出了“碳中和”承诺,我国也在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目前,我国“双碳”政策的实施与发展,仍然在于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推广生物基产品,生物基材料还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前沿研究项目,那么,生物基材料的应用是否能够缓解碳排放的问题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尼龙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材料,在过去,其生产过程也伴随着大量碳排放。而使用生物基为原料生产时,生产1kg尼龙-56碳排放量相比生产1kg尼龙-66减少了4.31kg,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量,且生物基材料废弃时,可经由燃烧或堆肥等生物降解法,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小分子,重新进入自然循环中,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不仅有利于碳排放,更对环保有重要价值。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包括农作物、其他植物及其残体,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方法制造的新材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材料,生产、使用、降解的全过程都对环境十分友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在关于“智能手机产品碳排放标准及减碳路径”的课题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具备绿色生产、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等特点,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生物基材料废弃时,经由厌氧消化或堆肥等生物法,可以转变为水、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重新进入自然循环或工业生产中。生物基材料在碳减排、可再生、促发展等方面相较传统石油基材料有很大优势。生物基材料使用替代石油,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从进入2000年后,我国碳排放的总量呈现出一定的放缓趋势,生物基材料的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使其快速成长为一种新兴产业,为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今年11月,我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在各行各业制定新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双碳”目标重塑环保格局,2060实现碳中和的决心可见一斑,生物基材料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项目,受到了国家和各行业龙头的,关注,随着科研攻关战的节节胜利,生物基产品未来必将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