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2021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国际盛典隆重举行

时间:2021-12-08 10:06:56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无她不科学:聚焦后疫情时代女性科学家智慧创造,推动世界包容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界力量的推动,女科学家群体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看到和关注。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研领域的女性无论在事业还是在家庭方面造成的影响尤为剧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居家隔离,也使科学系统中现有的性别差异问题暴露无遗。

  性别不应成为科研领域女性实现科学理想的制约,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疫情对科研女性产生的影响尤为严重,尤其是对有小孩及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女性科学家而言[1]。

  尽管女性科研人员一直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在世界各地从推动对病毒相关知识的认知到治疗患者和研发疫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她们在决策、领导力以及媒体报导中经常被忽视。

  她们的声音需要被凝听,为科学巾帼打Call的,

  为庆祝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成就,让世界看到女性在科技领域的优秀榜样,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2月7日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共同举办了一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国际盛典,邀请全球5大洲科研领域女性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两大国际议题

  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在定义医学研究新议题,以及设计能够承受重大冲击并提供医疗保健的新卫生系统中,女性科学家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解码数字革命:卫生危机加速了数字革命的进程,并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确保女性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全力奉献于这个科技的时代(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到材料科学以及能源储备),我们如何确保这些科技的突破能被不带任何偏见和歧视的适用于所有人?

  这场盛会还讨论了阻碍女性科学家职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战胜阻碍科学包容性发展的偏见和制度性不平等。来自全球5大洲的40位各行业女性科学家通过主题演讲、一对一访谈以及圆桌讨论的形式,分享她们各自的职业生涯和科研理想,全面展现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成就

  科学需要女性,更具包容性的科学研究将带来更多机遇

  女性在,科学水平上的代表仍然不足

  报告显示,尽管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数量在不断攀升,全球科研工作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已超过33%[2],但增长速度仍然缓慢,“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女性在机构内获得,级别的责任和认可的机会仍然很少。

  在欧洲,2013年到2016年期间仅有2.4%的专利由女性申请[3];

  2019年,发明家中的女性占比只有19%[4];

  在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领域,女性专业人员仅占22%[5]

  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没有女性。自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以来,女性获奖者在科学诺贝尔奖中占比例不到4%

  这些现状,是制度性障碍、无意识偏见以及自我审视的结果,也是持续存在于女性科学家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中性别歧视的结果。

  这不仅是女性面临的问题,也是科研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

  科学研究需要包容性,调动所有人才的积极性,并在所有设计的初级阶段就将性别平等的观念植入其中。经验表明,缺乏性别多样性的团队在创新过程中更容易遭遇挫折。

  比如,人们发现面部识别技术也是带有歧视的,一项研究发现,用于包括医疗健康和法律等关键领域的面部识别技术,根据人的性别和肤色的不同,识别的准确率也不同。研究结果发现,面部识别技术识别男性的准确率比识别女性的准确率高得多,在识别不同肤色人种时,识别准确率的差异更大,在识别深肤色的女性时常常出现错误。识别白人男性的失误率只有1%,识别白人女性的失误率为7%,但是深肤色女性的识别失误率高达35%。面部识别技术不尽人意的表现也减缓了这项技术的运用进程。

  更具包容性的科学研究将带来更多机遇

  据估计,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领域消除性别区别,将助力欧盟到2050年实现人均GDP2.2%至3.0%的增长[6]。

  性别多样化的研究团队更有可能在两年时间里将新的创新模式推向市场,从历史上来看,许多女性领导的公司业绩,比那些由男性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公司要好三倍[7]。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在全球和中国的长期承诺

  24年秉承“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的承诺,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积极支持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以提升她们的知名度,助力她们更好地展现才能,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更多年轻人热爱科学、投身科学。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会颁发“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表彰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杰出女性研究人员的科学成就。该奖项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于1998年共同创立的“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的重要内容,每年授予各大洲共5位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的女性。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22名年轻女科学家获此殊荣,该项目还资助和表彰了来自110个国家/地区的3,800余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科学家、博士候选人和博士后科研人员。

  今年11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正式公布2022年度的获奖人名单,中国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获此荣誉,成为第7位摘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作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2004年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在中国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7年来共表彰了164位青年女性科学家。

  2021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国际盛典演讲嘉宾一览

  本次盛典的核心,是通过杰出科学家的演讲,以凸显女性科学家的职业发展生涯以及她们所主导的开创性研究。

  亚太地区

  朱丽安娜·陈(Juliana Chan)博士,原生媒体首席执行官,2011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潜力女科学家奖获奖人

  杨梅博士,创新医疗解决方案公司副总裁

  非洲和中东地区

  尼斯林·艾尔西姆(Nisreen Elsaim),联合国气候变化青年咨询小组主席

  恩多尼·姆库努(Ndoni Mcunu)博士,“南南北(SouthSouthNorth)”组织气候适应研究联盟双边参与部门主席,“投身于科学的黑人女性( Black Women in Science)”组织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欧洲地区

  弗朗索瓦·库姆斯(Françoise Combes)教授,法兰西公学院星系和宇宙学主任,2021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人

  吉娜·里彭(Gina Rippon)教授,阿斯顿大学大脑认知神经成像中心荣誉教授

  卡塔林·卡里克(Katalin Karikó)博士,生物化学家、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副总裁,2022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人

  北美地区

  邦妮·普拉多·皮诺(Bonnie Prado Pino)博士,李奥实验室(LeoLabs)公司太空动力学工程师

  演讲主题:宇宙科学把所有人连接起来

  阿弗卡·弗洛雷斯(Africa Flores),美国宇航局应用科学部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小组领导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苏珊娜·佛罗伦蒂诺(Susana Fiorentino)教授,哈维里亚那天主教大学科学学院研究主任、企业家、生物科创公司Dreem股东、科学总监

  丹尼斯·德莱赛(Denise Dresser)博士,作家、政治学家,墨西哥自治理工大学教授

  关于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

  自1998年起,欧莱雅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合作,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比例和成长,鼓励更多女性投身科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科学报告》显示,在科学研究领域,“玻璃天花板现象”仍然存在:女性只占到科研人员总数的29%,欧洲学术机构中仅有11%的女性就职于资深岗位中,女性获奖者比例在诺贝尔科学奖历史上不足4%,真正弥合科研领域内的性别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24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表彰了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22位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人,并支持了超过3800位,潜力的年轻女博士、博士后。2004年,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在中国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作为该项目在中国的延伸。

  [1] 女性科学家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比同资历男性科学家少了5%,有一个或超过一个幼童孩子的女性科学家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比男性少17%:https://en.unesco.org/news/covid-19-pandemic-disproportionately-affecting-women-science-and-engineering.

  事实上,这些女性可能永远无法弥补这些已经占用的时间:https://theconversation.com/female-scientists-set-back-by-the-pandemic-may-never-make-up-lost-time-163630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与时间赛跑,实现更明智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2021年)

  [3] 欧洲委员会2018年“她数字”报告

  [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5月,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图3.6

  [5] 欧洲委员会2018年“她数字”报告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与时间赛跑,实现更明智的发展”,2021年

  [7] 马赛厄斯·乌勒姆·尼尔森,性别多样性促进科学进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7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