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202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时间:2021-10-22 10:57:00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2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10月20日在天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刘文清、吴丰昌、朱利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等专家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图: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科技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攻坚克难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爬坡上坎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仍将处于高位。新旧污染问题交织,生物多样性任务繁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依然较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取得新的突破。与此同时,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程度更大,尤其是在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与刚性约束下,对传统环境治理技术、方法和路径、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图:王金南院士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图:刘文清院士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会议强调,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要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落实“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现实需要,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

  图:吴丰昌院士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图:吕永龙院士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图:朱利中院士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王金南院士做了《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报告,他提出,随着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传统三次产业有着本质区别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条件已基本成熟,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适应“生态环境生产力”的新业态,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刘文清院士做了《双碳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机遇》报告,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环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天地空一体化碳源碳汇监测技术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提供科技支撑。吴丰昌院士做了《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他提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从污染物治理和末端治理走向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阶段,在减污降碳实施过程中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要提升流域水环境“碳库”稳定性、挖掘储碳潜力,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朱利中院士做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报告,他提出,我国急需构建适合国情的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产业化支撑体系等。吕永龙院士做了《海岸带开发的生态效应及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报告,他提出,陆海统筹管理应以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为指导原则,加强陆基人类活动和海洋资源之间的协调治理,改进现有的区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建立与完善海岸带区域监管体系,以解决陆海整合治理问题。

  图:2020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

  图: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颁奖典礼

  开幕式上,颁发了“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和“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共有44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7项、科普类奖2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金珠、南开大学教授王鑫、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王俊坚、清华大学副教授李淼等10人获得“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

  本届年会以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共设置130多个学术专题。学术专题聚焦环境科学技术的不同领域,多数由科学家自主开设、自发组织,旨在推动科技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