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单独成章,成为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的一大看点。
近年来的实践发现,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从0到1的原创能力不足,是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名誉会长段瑞春表示,“这次修订把基础研究独立成章,十分及时、重要。”
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是“修订草案”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几十年,重视基础研究并取得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华熙生物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成立20多年来,华熙生物立足生物科技领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研究”),持续加大研究投入,激发人才创新力,推动基础研究。
华熙生物上海研发中心
重视“两个研究” 开拓多元化赛道
基础研究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规律,获得新发现的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就是那些方向已经比较明确,利用其成果可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工业技术突破的基础研究。
华熙生物深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两个研究”),掌握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等核心技术,引领了“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玻尿酸”、“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两大产业革命;六大技术平台也应运而生,其中,在基础研究方面,华熙生物已经建成了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应用机理研发平台;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则建成了交联技术、配方工艺和中试转化平台。
基于此,目前,华熙生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开拓多个赛道的多元化企业。据悉,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生物合成和产业化体系直接推动了透明质酸的广泛应用,包括骨科、眼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等在内的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还涵盖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研发高投入 激活科技人才活力
为激发科学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本次修订草案在总则中增加了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受到全社会尊重的内容,强调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保障科学技术人员投入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活动。修订草案还提出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中的比例。
华熙生物的核心研发团队拥有30余年微生物发酵、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经验,近年来研发队伍也在不断扩容,总数已达467人,其中博士和研究生占比接近一半。
此外,华熙生物的个人研发工作室超过30个。之所以有“个人研发工作室”,是因为在研发管理模式上,华熙生物也与其他公司不同。在华熙生物,产品需求确认后会先在内部进行招标。确定研发方向后,经过研发管理委员会认可,研发人员可以以个人名字成立并命名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与研发方向吻合的外部科研机构、大学成立创新中心,内外协同创新研究。
而华熙生物多年来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发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研发费用投入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98%,研发项目数量达160个,较同期增长63.27%,直接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基于以上,华熙生物目前已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华熙生物已申请专利 408 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 126 项。
眼下,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研究”)基础上,实现一次次技术土突破,进而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改变人们生活、引领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