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贫瘠的土地,孕育出的生命则会愈发坚韧!”一如崖间突兀松散的缝隙里生长的野花,在看似毫无生命力的贫瘠之处,独守静寂,狂放盛开!
1971年出生,20岁上岗,教龄30年,而今50岁的她先后在六所村镇学校管理、任教,带出的学生近10000名……简单一组数字,拼织出了一位女校长的大半生!一件事、一生情、一辈子,用九个字去给她定义,似乎一点都不为过。
深水沉静,桃李无言。一段采访,饱含了一名基层教育者30年职业生涯里浓情且又热烈的真挚情愫。
初登讲台丨一次获奖,让她激动的几天睡不着
“校园生活节奏快,留短发方便打理,节省时间!”初识李文英,一头精致的齐耳短发使得她看上去显得尤为干练、利索。谈话间,未语先笑,这位体态略胖、果敢爽朗的女校长浑身上下透出亲和。
李文英,家住上蔡县蔡沟镇,现为上蔡县第十五小学校长。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1991年,彼时的李文英刚满二十岁,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那一年,刚刚师范毕业的她被分配到蔡沟南头小学。
图为毕业初期的李文英(前排左二)
三尺讲台,一身素衣,粉笔灰在指尖的缝隙里飘落,教师的使命感在李文英的心头缔结。
从蔡沟南头小学到蔡沟一中,再到蔡沟北头小学,在李文英执教的过程中,几乎每到一处,她所在的班级成绩均排在最前列。同时,也印证了人们口中她是“教书的苗子”的这一说法。“1996年,我拿到了市级优秀班主任的荣誉!”李文英称,当时兴奋了好几天没有睡着觉。
雷厉风行丨贫瘠之地,成了“豪气”女校长的操练场
不少人习惯用“顺水顺风”来定义李文英的履职经历,而鲜有人知道,这里头,是一张张成绩单积淀而来的自信。毕业后的十年间,李文英成长迅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初生牛犊的“冲劲儿”频频在镇上、县城崭露头角。随后,2000年至2003年,李文英先后被提拔至蔡沟镇火神小学、中陈小学担任校长职务。当时,这两个小学条件尤为简陋,且都是距离上蔡县城30公里以外的边远地区。然而,在此之下,李文英犹如璞玉滚落入沙石堆,粗粝研磨之下,其心智和能力再一次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图为李文英在蔡沟镇工作期间
“刚到中陈小学那会儿,学校像个破庙!”2003年,刚到中陈小学接任的李文英这样形容当时的校容。低矮失修的门楼,一排破旧的红砖瓦房便是学生们的教室,一小片空地改成的操场坑坑洼洼、厕所内无下脚之处,学生们进出常常是捂着口鼻,若不是高耸的旗杆和上课铃声,很难发现这座藏身僻静村落之中的小学。
一次雨天,李文英正在教室听课,突然校园内“轰”地一声巨响传来,读书声戛然而止,学生们伸直脑袋将目光投向窗外。而此时的李文英更是第一个冲出门,目光所到之处,一长排围墙由于禁不住雨水多日的浸泡倒塌在了泥泞之中,在确认没有师生受伤之后,李文英心头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打申请、写报告、递说明……围墙倒塌的当天,李文英便将“改造计划”提上了日程。而随后,这位行事风格略显“豪气”的女校长一边教学一边为校舍的改造计划忙前跑后,从校门、围墙到教室、厕所,再到操场、路面,李文英像女主人打理自己的卧房一般,亲自参与,仔细布局、整修。五年时间里,改造后的中陈小学顺利通过了县农村优秀规范化小学验收。
“变化……变化就是学校变美了,来的人也多了,有开着大巴车来的考察团!”谈及当时改造后的学校变化,李文英言语里透出自豪。毕竟,这一次改造历时五年,这所位于县城区的最东端且当初常常被忽略的乡村小学倾注了李文英太多的心血。
图为当时的李文英及改造后的中陈小学校园
正己修身丨“管理,不是管别人,而是先要理正自己”
李文英告诉记者,改造完成之后,县城周边不少“兄弟学校”来学校进行观摩、考察、学习。而这其中,李文英内心很清楚一点,无论是县领导还是兄弟学校,来看的不仅仅是“景”,而是“情”,校情、师情、学情、教情。
李文英坦言,自己平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尤为严格,甚至有些“苛刻”。在中陈小学的日常管理中,为强化学生对字体的训练,作业及日常练习均要求正楷字体书写,而教师批改作业也统一使用正楷。起初,有新入职的教师先是排斥、难以适应,而,在日积月累中磨炼了性情和心智,养成了专注、认真、清晰、规范的批阅习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到管理,李文英笑意中透出轻松,“自己做好表率,团队也就自然好带!管理不是管别人,是先理正管好自己!”一直以来,李文英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第一个到达校园,,一个离开。
在2009年—2019年的十年间,由李文英带领的中陈小学是特岗教师分配最为集中且教师人员流动最小的十年,打破了以往乡村小学教师“留不住”的桎梏。而这其中的管理窍门,李文英以一句玩笑全盘托出:“同行说我们教师的居住环境像洞房。”的确,大到吃住行,小到装饰、陈设,李文英都记挂心头,为团队教师提供充足完备的后勤保障。“我是从老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知道老师心里想啥,需要啥!”
从管理到教学,内外兼修之下,李文英恪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理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团队,形成了良性循环。
图为李文英所在的上蔡县第十五小学校园文化墙
全天守护丨留守“隔爱”,她把家搬进了校园
2018年,上蔡县城区几所新建学校落成后公开招聘优秀校长,而李文英以全县笔试第二名的成绩位居前列,后又经过层层评选,最终被任命为上蔡县第十五小学的校长。
该学校位于上蔡县重阳社区东南角,属县城的边缘。“我们是城乡结合部,不占天时,不占地利,,占的就是人和!”在李文英看来,只要有铁一样团队,外部的因素完全不是问题。在十五小学,这里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自幼单亲,还有些是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
“孩子小,我住校守着心里踏实,也方便管理!”李文英任职后的第,,便把家搬进了校园。
学校成立之初,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一见面,他便一把拉住了李文英的手不松开,“李校长,帮帮忙!收了俺家这个孩子吧!”从他只言片语里,李文英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孩子六岁,带孩子来的人五十多岁是孩子父亲,孩子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父亲需要干活挣钱孩子没人照料,于是才出现眼前的这一幕。片刻迟疑之后,李文英便果断接受了家长的托付,顿时,凝结在家长脸上的愁容舒展开来。
同为在校学生小明(化名),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是村里的低保户,小明成绩平平,性格外向且好动,是家长眼中的“差生”,游离在辍学的边缘。2019年,小明进入十五小学。李文英介绍称,这个孩子并非一无是处,他体能体质优于其他同学,喜欢运动,爱跑步爱打篮球。为此,学校根据其自身优势在体育教学方面有意倾斜。2020年,小明在县举办的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而后,还代表十五小学篮球队参加市级篮球赛。李文英称,这个孩子变化很大,还跟老师立下约定,以后长大要考上一所,体校。
“(既然)学生想上学,咱就得收!不收的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社会上就走偏了!”虽为师者,李文英的话语里更多的却是“父母心”!
图为上蔡县第十五小学篮球队
心怀善念丨“再穷,孩子不能没饭吃,不能饿着”
在李文英其中一本工作手册里,记录着七个“特殊”学生。
由于学校为寄宿制,每顿餐费为5元,但是这几个学生迟迟没有交上,一次沟通之后,李文英才得知这几位学生家庭确实比较困难。从那以后,李文英便将这本工作手册收起并压在了抽屉的角落,对这几个学生给予“区别对待”。“再困难,孩子在学校不能没饭吃,来到咱们这儿,就不能让孩子饿着”。
“作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是给父母,的回报!”平日里,李文英在幼小的学生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而与此同时,李文英也收获着感恩。
,中午,一位学生的父母开着一辆面包车匆匆忙忙来到学校,“这是我们自家种植的蘑菇和蔬菜,免费送给咱们学校食堂!”简单说明来意之后,便打开车门将事先准备好的蘑菇、包菜卸下。而后,盛情难却之下的李文英校长在对方的一阵言笑和推搡之中,一筐筐蘑菇、包菜搬进了学校食堂的后厨。
图为李文英与第十五小学的学生们
结语:
弹指一挥,已是李文英在职的第30个年头。
在李文英同龄的同学及朋友当中,有人成了企业家,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有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在老家田园静享安宁;也有人四处游历,在秀水山川里升华自我;而李文英,就像一颗钉子一般,三十年如一日,“铆”在了乡村教育上。
“妈,一辈子就干过这一份工作,你后悔不?”闲暇时,女儿也会抛给她这样的问题,“不后悔!”每次,李文英总是报以微笑,回答也显得轻松、干脆。
目前,李文英所在的上蔡第十五小学,自2019年办学以来,先后获得“2020年市级平安校园”、“2020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2020年县级文明校园”、“2020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多项荣誉。两年时间,上蔡第十五小学实现了招生和抽考成绩的双丰收。
且如今的团队也呈现出“年轻化”,有些和女儿年纪相仿。“这些‘大孩子’在教学中更能与学生产生同频共振,且更懂得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李文英说道。
三十年初心如磐,李文英心有执念;在李文英的微信签名栏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字成为了她工作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一位女校长,一次次在贫瘠之地交出了丰收答卷。归结起来,也正应了李文英那句话:干好农村教育,就得俯下身,用心、用情、用功。(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久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