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新网银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时间:2021-07-20 10:11:29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助推金融业变革升级,在银行业领域尤为突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生态体系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不难看到,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效。

  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9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1.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9.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为2796.01万户,同比增加550.66万户。与2017年底相比,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都增长了1.2倍左右;其中,贷款余额增长119.3%,贷款户数增长120.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金融机构增强小微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力度。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普惠小微金融覆盖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政策正逐步从追求“量增价减”转向“质高风险可控”。今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具体部署。

  “无论是金融本身还是金融科技本身,其主要使命为服务实体经济。新网银行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搭建了敏捷的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的在线实时风控体系,普惠信贷业务实时响应、秒批秒贷,平均审批时长20秒。”新网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李秀生告诉记者,2020年5月,该行与一家国有大行共同推出“e商助梦贷”,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颇受市场欢迎,得到了诸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点赞。在普惠领域,传统纸质进件、人工审批、线下作业的方式操作难度较大,因为普惠金融具备小额、短融、高频、海量的特征,风险识别难,作业成本高,这样的小额碎片化的借贷需求,对于银行来说,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极其考验其对于金融科技的“微雕”功力。

  在李秀生看来,运用互联网技术去建立高维客户识别模型可以帮助解决风险识别难的问题,批量化机器审批、线上进件的自动化方式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实践证明,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小型碎片化普惠金融业务中有着明显的效率优势。

  对金融机构来说,以科技再造传统金融服务是为了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就小微金融业务发布相关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利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改进小微企业授信审批和风控模型,逐步减少对抵质押品的过度依赖”“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信用信息资源,增强能贷会贷的服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业内专家提醒,在金融科技的技术运用方面,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准则。用业界常用词来说,是“科技向善”问题,或者可以称之为“守正创新”问题。技术本身并无对错,但是如果过分收集、传播客户的隐私信息,或者未经授权使用客户的隐私信息,都是不合适的。

  “无论金融业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去提升效率、改变形态甚至业态,我们认为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服务多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会对金融的本质产生质变影响。对金融机构来说,应对各项业务保持审慎发展的态度,始终怀有对风险的敬畏之心。”李秀生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