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姚俊甫博士研究计划

时间:2021-02-08 15:58:57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西安交通大学姚俊甫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艺术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

  个人基本情况

  姚俊甫为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院长,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台湾艺术大学博士班访问学者,中国文联陕西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

  曾发表作品《终南山系列组图》、《姚俊甫水墨探微》、《长安画派小景》等百余幅,发表国画水墨类学术论文多篇,作品深得齐白石“万物过眼、即为我有”的老庄哲学及禅宗思想的精髓,多次入选文化部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全国性美展。

  2015年《九珍图》入选第二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2016年《水墨新语》入选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馆;2016年《国风》入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7年《姚俊甫水墨探微》入选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大观画廊。在,期刊发表论文著作《西部少数民族的艺术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试论明清与近现代山水画艺术风格和发展传承》《简析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传统国画与数码国画的对比研究》等60余篇。

  前期研究基础

  姚俊甫在西安美术学院求学期间就大量临习古人传世经典。延续传统,追求“以简寓深”,由明四家入手,上溯宋元诸家,尤其对宋画研摹甚深,颇有心得,在艺术上以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为基石,不断探索,笔耕不辍,画路宽广。姚俊甫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不拘成法。艺术品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艺术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见证;艺术是一种智慧,是感情的宣泄,水墨画又是最通人性、最富人情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艺术经历和艺术阅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华当代美术史的影显。

  姚俊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计划

  (一)什么是中国美术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道暨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人生的,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气暨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心暨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舞暨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

  悟暨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和暨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同”只是把同类的、没有差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中国在近六十年,在建国后美术繁荣和发展的局面是有的。但现在还要提“大繁荣、大发展”,只有影响世界的才能算是代表中国的,我们就要探讨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实际上就归纳为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任何一个优秀的民族都具备自强不息的品质,但是只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强不息还要厚德载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反映了中国精神的风格就是中国风格。对于艺术来讲,,为之大美。中华民族在现阶段要创作代表中国的、代表当代的精品必须与,契合,与自然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大美精神,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影响世界,才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倘若每位艺术家纯粹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违背规律、破坏自然和谐、互相伤害,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不是文化艺术追求的精神,我们创作的艺术品应该具备,的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中国精神”意义深远。虽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但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的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精神的概念,而且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精神的内涵,在当代中国,中国精神具有特定的内涵。应从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延展内涵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采取"守一望多"的策略去理解关于中国精神的重要论述。中国精神对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构筑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调动中国力量的内在源泉,提供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标志着文化艺术复兴的战略高度,“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义深远。

  “中国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三)如何传承和创新文化。姚俊甫博士认为要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京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是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姚俊甫博士认为应该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显示、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个明珠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具备中国特色的创作的精品是要反映中国精神风貌,有独特鲜明的中国标准。艺术创作做到既不照抄西方也不雷同西方,更不应该纯粹地模仿我们的古代,当代创作精品应该是具备中国精神,富有当代特征,反映当下生活的精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