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磊、李紫薇)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以百姓人民为根基,而人民以粮食为生活所系,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确立,有助于营造重农兴农的浓厚氛围,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从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对记者表示:同时,如何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同步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一直也是国家以及全社会关切的,议题。
谋定中国农民丰收节亮点
同步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是,议题
“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应当以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为主导,明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在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地域性特色和功能性农产品营销是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它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也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事。因此,搞好新时期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万祥军表示:就此,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加强对乡村特色产品的购买;通过培育一批本地、本村网络直播带货能人,扩大乡村土特产品的直播销售;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网上店铺,扩大销售覆盖面。
万祥军说:“提出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不仅仅是强化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更重要的是落实《党,、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并提高特色地理性标准农产品的附加值,及其功能性内涵,解决农民丰收了但不增值瓶颈。同时,还得强化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交易会功能,以实现产销对接,农商互联,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题探索全新机制和搭建全新平台,这一切旨在服务三农事业,强化产销对接,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他表示:接下来就要完善功能性农业技术,产业基金的建立和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各类电商平台、连锁商超、批发市场等,渠道,打通产销环节障碍。
“功能性农业旨归大健康产业,功能性农业作为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创的农业领域新方向,逐渐确立了中国在相关产业的高端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功能农业的发展递变经历,事实上也是在布局未来大健康农业的过程,其引领的既是一个产业的蜕变,也是一次需求的革命。”万祥军表明,健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关注的话题。
万祥军说:“人们对农产品、食品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确保安全的阶段,而是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其集功能化、营养化、健康化于一体。”他表明: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功能农业被认为是第三个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将发生重要变化。未来的农产品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和安全方面,更要有营养保健的功效。由于功能农业具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的三增效应,所以,大好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
“而现在消费者从健康改善角度,选择食用功能农产品,把农业从吃饭产业升级为了大健康产业。”万祥军说:这一点也非常符合中国居民药补不如食补的消费理念。因此,这一提升变化,为农业的效益提升赋予了很好的抓手。在消费上,也是一种新的消费潮流。他同时也表明:当然,这种健康消费会跟随功能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得到不断地丰富。从矿物质的补充,到功能植物化合物的补充。相信由此带动的“健康产业”也会日益壮大。
“为落实党,关于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指示精神,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质量兴农,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提供可行办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推行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和利用大会形式倡导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理念非常必要。”万祥军说: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深度产销对接,架设农副土特产品的商贸桥梁,打造贫困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贫困县本土品牌,为贫困县特色农产品解决销路问题。
在通知发出后,以京东等为代表的各种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号召,着手推出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帮扶计划。据了解,京东农特产品发展部在开设特产馆的基础上,开始与各地政府及特产馆商家沟通,面向全国征集地方特产,联合打造地方特色印象礼盒产品,让当地农副产品改头换面,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食用需求,又能满足送礼需求,多方面提高知名度。万祥军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大型平台企业是中坚力量,京东等一些国内的大型电商平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今年,京东宣布全面升级‘京心助农‘,推动其品牌化发展,并重磅推出一揽子助农举措。”
在2020年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12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直播间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网络电商的快速发展延伸到了农业领域,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成为今年农民丰收节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本次农民丰收节举办了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擂台赛活动。12个直播间的主播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来自家乡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会场看到,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各个网络直播间,观看主播推介产品,中间隔着直播架、数台摄像机和各种包装精致的农产品。观众中的一大部分人拿出手机,在直播平台上找到线上直播间,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同时在场,还有不少人在手机上下单,两三天后,他们就会在家中收到来自原产地的“美味”。
“老铁们,看看我们万荣独有的三白瓜,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清爽、多汁,老少皆宜。”在“带货主播”杨玉洁的直播间里,伴随着满屏的点赞和留言,各类农产品很快销售一空。为了2020年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擂台赛,杨玉洁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
农民丰收节开幕以来,网络直播间一直是主会场中最热闹的地方。“原来我们观看的直播是这样做出来的呀!”一名观众兴奋地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受疫情影响,网络销售、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新的销售方式。
赵海鹏是山西一家主营农产品的商贸公司的负责人,以网络直播销售为主要营销方式。今年以来,这家公司农产品销售额已达到了500万元,3年前的年销售额仅为100万元。“主播一般都能从原产地或者工厂直接拿货,价格便宜,东西又地道,我经常在直播间购买农产品。”来自万荣县的现场群众李先生说。
网络销售还疏通了山区农民的致富路,很多农民开了直播间,为乡亲们销售农产品。据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下旬启动的阿里巴巴丰收节,淘宝联合30万个商家打造了一场农产品的“双11”,共卖出8.4亿件农产品。
目前淘宝上农民主播的“足迹”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0多个县,10万多农民主播在村里帮乡亲们致富。来自湘西的王小燕在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直播卖货,她是湖南省吉首市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农民,一直通过网络直播卖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拥有10万个粉丝,也是一个农民“网红”。
“我家乡在大山深处,做农民赚不到钱。后来有了网络直播,乡亲们种什么我就帮忙卖什么,农产品卖出去了,乡亲们也富裕了,全国粉丝还看到了我家乡的好山好水,我非常自豪!”她说。
万祥军指出,功能性农业也就是我国农业3.0发展方向,要求人们吃的健康吃的有营养。另外方面,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产品是指我国各地因独特的地理特性或者历史渊源而生产的区域优质农产品。他说:“发展特色农产品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聚宝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讲营养讲特色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产品细分化特色化阶段。”
“战略定位不准、消费者教育不力、品牌意识不强、标准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不够、产业链不全等问题,都是目前我国功能性·农业大健康和特色农产品营销的若干问题。”万祥军表明:为了解决这方面营销,就必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布局。
优化产品定位是基础。特色农产品因为其特色往往使其具有产量少、成本高、不为人熟知等特点,因而其营销也需要独具特色,企业战略定位应以突出产品特点、发挥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我国农业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专业营销策划和管理人员更是短板,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外脑等方式改变这种状况。此外,特色农产品定位不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产品的,更多地从专业技术角度思考问题,而较少考虑市场和客户需求以及竞争能力等方面。
消费者教育是特色农产品营销创新的起点。消费者教育主要从产品特色认知、价值诉求等内容为主题,教育途径可以是专家讲座、报刊软文、POP推介、销售终端的口碑营销以及消费者的体验推荐等等。从营销策略来看,舆论引导是市场开发的起点,终端推广是销售过程管理,消费者推荐是售后管理,特色农产品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把这几个环节落实便是做好了消费者教育
抓好品牌化拓展,品牌化是未来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农产品作为一种入口的特殊商品,质量安全很重要,消费者也很关心食品风险问题,笔者认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作用是方便消费者重复购买,而这也正是企业所迫切需要的。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品牌的注册、保护及推广,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品牌策略,加强品牌管理,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腾飞插上强有力地翅膀。
重视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一个方面有赖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和支持。其次是加快水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水果质量建设。各级水果部门大力推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引导和带动广大果农走标准化生产道路。此外,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和协会在推进地区特色农产品统一生产、加工质量技术标准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分散经营的果农纳入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之下,实现特定水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的标准化运营。
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特色农业的生命线,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保护伞。治理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安全保障问题,首先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食品安全指导,开展相关立法,制定食品安全的法律红线,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强执法和监督。其次,食品安全最终需要企业自律,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交流,同时基于共同利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
完善产业链,产业链式特色农业的利润源。可以通过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做大龙头企业,建设好基地,帮助建立和完善地区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尤其要重视农业科技对产业链的推动作用。据有关研究文献显示,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农产品的加工率普遍超过百分之五十,而我国特色农产品大部分还处于鲜销阶段,农业生产基本上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三农”重要性
不一般的节日呼应促进乡村振兴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国务院宣布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我国‘三农’工作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万祥军解读表示: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我们广大农民共庆丰收,分享喜悦,重农固本才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跟着时代发展,谱写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对调动我国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吸引在城市的农民回到农村发展农业,积极主动参加到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大营里面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而努力奋斗。
农业农村部部韩长赋说:“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他表示: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把乡村振兴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每年的“,一号文件”也必定是与“三农”相关,因为粮食安全是一国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和促进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办这个节,可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这个节日,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再次,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广大农民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的文化产品,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引导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农业和农村,更多地关注农业和农村,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所要承担的功能之一。”万祥军解读表示: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代表着对这一职业的尊重和感恩,农民是最古老的职业,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农耕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现在,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农民节庆活动确立下来,是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最深切的关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是与自然高度契合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丰收节也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丰收节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大自然的感谢。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尊重,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农耕时代的丰收节,特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
是对“包产到户”的深化发展。“包产到户”始于1978年的安徽省小岗村,就历史意义来说,是它解决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化的普及,“包产到户”制约了中国农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步伐。十九大以来,全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确立更是把“三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标志着中国将从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职业农民培养等方面着手,坚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万祥军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需要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工业化进入农业领域后,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节约了劳动力,大大缩短了种植和收割的时间,但是机械化也逐渐改变了农作物的特性,那些适合机械种植和收割的作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作物则被淘汰,这导致了农业多样性的减少。又如大量地膜和温室的使用改变了作物的生长季节,增加了农产品供给,但由此导致了塑料的大量使用和环境污染,以及对土壤的潜在威胁。中国农业快速增长过程中,内在的危机也在逐渐积累。
农民丰收节的举办更让我们认识到,农业不仅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基础产业、农民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农村也必须是一个思乡念祖的好地方;农民丰收节的举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工业化、城镇化不论如何发展,国家对“三农”的重视程度一直没有变,对土地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农民丰收节的举办让我们体会到,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既是对农民群体社会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尊重,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