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0月24日电 (起钰婷)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为全国,市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旨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落实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发展战略,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成都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全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超过50万,万人以上商品房小区达到255个,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脚步。编制《规划》,就是正视新形势、新挑战,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路径,主动适应当前城市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导政府的工作,下沉,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超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据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郑志介绍,《规划》包括总则、社区内涵及发展目标、发展治理总体模式、社区分类及规模、社区发展治理场景、指标体系与评估机制、附则等7个部分,并在实地走访了126个街道(乡镇)、380个社区(村),调研学习上海、北京、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研究借鉴伦敦、东京、台北等城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了“1173”总体架构。
“1173”即制定“1”个三步走的规划目标;构建“1”套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模式;打造社区发展治理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7”大场景;实施定指标、定类别、优区划等“3”项基础工程。
《规划》把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落实落细到城乡社区,提出了社区发展治理“三步走”目标,即2025年建成舒心美好、安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2035年建成彰显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社区;2050年建成全面发展、绿色永续、智慧创新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社区。
据了解,《规划》突出分类施策,提出了三大社区类型。成都作为西部超大城市,全市4357个城乡社区不能搞“一刀切”治理,《规划》深入研究了成都城乡社区的人群结构、形态功能、产业基础等要素特征,根据城乡形态、主导功能,将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产业社区、城镇社区、乡村社区3大类型,并根据社区的特定空间特征和社会生活特质进行二次细分,形成园区型社区、楼宇型社区、老旧社区、新兴社区、国际化社区、自然村落等典型社区类别体系。
对城镇社区而言,,在小区治理、公共服务、城市更新、消费场景营造等难题上加力加劲、聚力破题;对产业社区而言,,在从功能配套、组织构建、服务模式上研究新政策、出台新措施,破解产城分离、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对乡村社区而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对社区的科学分类,既兼顾了发展,彰显了特色,又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