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郑思琳)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为教师增设“恋爱假”,不少网友留言评论“很羡慕”,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让老师将备课地点转移至家里。10月16日,该校校长金至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恋爱假”,学校还设有“亲子假”“孝亲假”,均是学校推行调休方案的一部分,“其实就是不扣薪的事假、病假。”有教育专家对此表示,假期体现尊重教师自主性,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应控制教师工作时长,从根本上为教师减负。
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为教师增设“恋爱假”等假期。来源: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调休方案由教师年龄结构决定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教师调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调休方案”)显示,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和活动的前提下,因病、因事请假,对于满足条件的教师,给予适当调休安排,不扣绩效工资,不计入月考勤数。
该校一名教师称,因事请假,包括未婚教师的“恋爱假”、教师照顾父母的“孝亲假”、已婚教师为参加孩子家长会的“亲子假”等。
10月16日,校长金至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恋爱假”等,其实是学校推行调休方案的一部分。这个新方案的实施,是由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所决定的。
沈阳第一六五中学目前有104名教师,平均年龄为45岁,40至45岁之间的教师,占了教师总队伍的75%。“这个年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适当的调整”,金至涛说。
规定出台前经过36名教职工代表调研讨论
调休方案出台前,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在教师群体中做了调研。“看什么样的具体措施,能让老师们乐于接受,既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会让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混乱” ,金至涛说。
金至涛介绍,为了让调休方案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沈阳第一六五学校的36名教职工代表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在各方面的权衡之下,形成了先在班主任等艰苦岗位,试行每月调休两次、每次半天事假,再根据具体情况推广至全体教职工,经校代会商讨通过后,在全校大会上,向全体教师公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网络热议的“恋爱假”“亲子假”“孝亲假”,学校教代会还通过了更为人性化的考核办法。
比如,教职工每月迟到早退三次,不扣绩效工资,不计入月考勤数;班主任因病、因事请半天假时,在完成当天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且每月不超过2次,不扣绩效工资,不计入当月考勤数;因学校工作需要,连续多日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工作的,依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调休安排等。
该校一名教师向新京报记者表达了自己对该方案的肯定,“‘孝亲假’对中年教师来说特别适合,这个方案非常人性化。”
已有教师出于需求使用相关假期
该方案自10月起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有不少老师出于需求使用了这些假期。
金至涛举例称,比如老师给孩子开家长会、带老人去医院看病等,“这个算是老师的福利,有时间解决好个人事务,老师们的内心都很愉悦,学校通过这项举措增强了老师们在学校工作的幸福感。”
此举引来“羡慕”声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所谓的“恋爱假”只是作秀而已,不过是让老师把备课工作的地点从学校转移到了家里。更有网友直接提出,多了“恋爱假”是否真的能脱单?
对此,金校长解释说,所谓的“恋爱假”“亲子假”“孝亲假”,其实就是不扣薪的事假、病假。
金至涛补充说,“这些假期用的是教师调休的份额,这样请事假、病假,就不用扣工资了。其次,这个假期不是所有教师什么情况都给,前提条件是,老师真的是家里有事、身体有病,并且有正当的请假流程。正常情况下,老师也有事假、病假,只是我们增加了不扣工资的情况。”
针对增设教师假期是否会让家长有意见,金校长表示,这两个半天的假期,对教师而言,不存在影响备课的情况,教师调休是以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为前提的。
对于推行新调休方案的意义,金校长认为:“这个方案对老师个人而言,可以增加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感、归属感;对集体来说,能够在弘扬师德的基础上,让付出多、责任大的老师得到更多集体的激励。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会传递给学生,师生都幸福生活,才会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
教育专家:假期体现尊重教师自主性
10月16日,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学校能协调好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那新的调休方案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储朝晖指出,关爱教师,关键是要从源头上把老师的工作量减下来。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出发点,就是对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让教师能够自主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效果更好,“沈阳第一六五中学有意识地安排一定时间给老师放假,体现了对教师尊重的考虑。”
同时,储朝晖也认为,应该把教师一周的工作时间作为标准纳入学校考量。
储朝晖补充说,“我们以前做过调查,现在很多老师一周工作时间平均超过50个小时,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通过控制教师工作的总时间,也是关爱教师的重要方法。但总体上,还是要通过尊重教师自主性,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质量,要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负担。”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郑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