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81岁老人写5万多字“家风家训”

时间:2019-08-17 10:52:16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81岁老人写5万多字“家风家训”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吕金华老人奋笔疾书。

  扬州高邮一位81岁老人,历时1年多时间“爬格子”,几易其稿,本月初写出16章节5万多字“人生心声”,作为家风家训传给子女。老人家中挂着自己的画像和书法,也以家风家训为主题,时刻鞭策自己、警示家人。16日,记者来到高邮市卸甲镇恒丰村,采访了吕金华老人。

  通讯员 吴继原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陈咏

  老人多才多艺,从文体工作岗位上“退而不休”

  “名利确是假,德才实为真”、“了解苦难的过去,珍惜幸福的今天”、“吃得苦中苦,方得乐中乐”、“厚道包容少计较,得饶人处且饶人”……记者看到,《心声》一书中,收录了吕金华老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家风家训好故事近百篇。该书分拙笔引言、生平履历、姓氏宗族、人生信条、今昔对比、待人处世、养生之道等16个章节,共5万多字。

  吕金华老人曾在当地当过教师、文化站站长。他通音律、会谱曲、善绘画,专书法、能写作、巧楹联,是个“多面手”。由吕金华创作的曲艺节目方言快板《计划生育好》,在江苏广播电台展播过;小扬剧《插秧新路》曾代表高邮参加扬州市文艺调演获奖。退休后的吕老仍发挥余热,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并带领家人捐资助学,帮扶贫困、孤残儿童入学读书,迄今有100多个孩子受助完成学业。

  幼年成为孤儿,老年闯“鬼门关”还痛失长子

  记者了解到,吕金华老人一生命运多舛,6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成为孤儿,被好心人收养长大。16岁时,品学兼优、高小毕业的他,却因无钱续读而辍学,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他曾在张余、张曹等村当过小学教师,后调到八桥文化站,一干就是30个年头,直到退休。年老后曾重病缠身,头发掉光,涉险闯过“鬼门关”。

  吕金华和老伴陈英结婚60年,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吕老的长子吕森林因病英年早逝。此外夫妇俩还育有1儿1女,四代同堂的12人大家庭和谐向上。

  拒绝儿孙操办寿宴,暮年伏案出书传承家风

  “我写《心声》一书,不图别的,主要想让我的子子孙孙,晓得我的一生是个什么情况,把我们好家风传承下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多作贡献……”谈及出书的初衷,吕金华老人说。

  去年,吕金华老人过八十寿诞,儿孙们原本准备为他按当地习俗热热闹闹办寿宴,却被他拒绝了。在儿孙建议下,吕老萌生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编写家风家训的想法。

  说写就写,吕金华老人第二天就开始在书桌前“爬格子”,边写边与家人、亲友交流,不断充实修改自己所写的内容。通过1年多的努力,吕金华老人几易其稿,《心声》家风文集终于定稿面世。

  儿子理解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为“家风书”写序

  “《心声》是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更是传承家风家训的乡土好教材。”吕栋林是吕老的二儿子,现为扬州公安干警,曾赴克罗地亚等国执行维和任务,对老父亲出书的良苦用心,他深有感触。阅读了初稿后,吕栋林为父亲的《心声》文集作了《我的父亲》文序。吕栋林说:“《心声》文集我会一直珍藏,我会用来教育自己和家人铭记历史,留住乡愁,传承家风,开创未来。”

  据悉,如今吕老的子女都在城市生活,孩子们曾多次接吕老夫妇进城居住,但吕老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过老人的子女、孙辈都十分孝顺,每逢节假日,孩子们就会下乡与二老团聚,伴随在老人左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