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村民左焕茸的刺绣作品出口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5日电 (高展 范馨艺)“从小就喜爱香包刺绣,在母亲的启发帮助下,十八、九岁时就能帮助亲戚、邻居做嫁妆了。”现年56岁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村民左焕茸说,当时四邻乡村的人们都知道我们村有个能扎会绣的姑娘。
“1979年结婚,那时候家里穷,每年靠喂猪,养羊维持生计,一年到头根本攒不了多少钱,为了生活,还在工地上扛过砖头,街道上摆过地摊。”左焕茸说,那几年生活过的辛苦,也就把刺绣放下了一阵子。
左焕茸常年组织培训,为农村贫困妇女、留守妇女、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妇女传授刺绣技艺,帮助她们脱贫致富。(资料图) 钟欣 摄
无论怎样奋斗,也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是那些年左焕茸的内心声音。“直到1996年,我在桐树街口摆地摊时,看见一个老奶奶卖小香包,一个两元钱,有好多人围着买,我当时就眼睛一亮,做这个我内行啊。”左焕茸于是回家赶着做,加班做,共做了5天时间,拿到街上,不一会,就卖了380元。
“小香包成本小,几乎全利润,比喂猪养羊强多了。在工地上抱,砖头才挣不到20元,做香包不晒太阳每天就能挣70元。”左焕茸说,静下心一算,做香包就是自己的好工作。
从那时以后,左焕茸便开始做起了香包。“刚开始的时候人手不够用,招了几个学徒和我一起加班加点赶工。秋天还能过得去,可到冬天就受罪了,因为没钱买煤架火炉取暖,经常是手冻得青一块紫一块。”
随着带的学徒越来越多,订单也越来越多,左焕茸成立了英香包刺绣有限公司,一心要做出纯手工、保质保量、物美价廉的产品。
创业初期,左焕茸靠着自己的一股子“闯”劲,走南闯北,带着几十公斤的刺绣品,挤火车,坐汽车,走街串户推销产品。饿了吃口干馍,渴了喝口凉水,晚上睡地铺,白天跑市场,硬是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打开了一片天地。
公司在左焕茸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建立了厂房、展厅、教室、宿舍和刺绣车间共计80余间,总占地2240平方米,建起了文化集市,入住公司6家,带动相邻周边县、区、乡、村140余户农户从事香包产业制作,长年设有香包刺绣、艺术剪纸培训班,带出学徒弟子300多人。
公司开发出了“龙凤呈祥”“福禄寿喜”“麒麟送子”等1000余种造型别致、构图新颖、质量上乘的香包刺绣产品,30余种保健药枕,远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口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发展香包产业,2013年左焕茸成立了“鸿泰香包刺绣协会”,现有固定员工50多人,带动相邻周边贫困妇女1200多户农户从事香包生产。
此外,她还连续10多年义务为庆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培训香包刺绣技艺,常年培训农村贫困妇女、留守妇女、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妇女,并通过多种渠道对学员作品进行宣传、销售、帮助学员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收入。
左焕茸说:“不能只管自己富裕了,还要带领周边众多热心香包刺绣事业的广大农村妇女们都尽快发家致富,过上美满、舒适、快乐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