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的西海湿地公园2018年冬季建成,2019年迎来改造建成后的第一个夏季。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离中南海最近的城市湿地公园迎来,夏季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陈建)盛夏时节,位于北京市,的西海湿地公园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座京城核心区内,的湿地公园,与中南海属同一水系,今年迎来了改造建成后的第一个夏季。
在北京,北海、中海、南海并称前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则称后三海。六海原是古永定河故道的洼地,后因潴水而形成湖泊湿地。六个相互连通的湖泊,构成古都内城的庞大水系。自金代起,西海、后海、前海水域因种植白莲,而得名“白莲潭”,元代起被称为积水潭、什刹海。
北京市西城区西海湿地公园是京城核心区内,的湿地公园。图为公园中的开阔水域。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2018年5月,什刹海街道联合西城区城管、园林、国土等部门,在大量先期测绘和调研的基础上,开始打通环湖邻水步道,拆除了景区内53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并于去年底,把这片自然水域提升为北京核心城区内,的湿地公园。
改造建成后的西海湿地公园占地总面积10.9公顷,恢复了西海历史上的湿地景观风貌和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同时结合历史文化以及湿地科普知识和游览休闲,打造既朴野自然、又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
2019年盛夏,北京西海湿地公园中,野鸭结队游弋。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摄
走在1450米的环湖步道上,随处可见羽色斑斓的野鸭,七八只、十来只组成一队,或在水中游弋,或在岸边栖息。新增加的500平方米野鸭岛和两个约800平方米生态浮岛,给野鸭等水鸟创造了栖息环境。
除增加野生鸟类栖息地,西海湿地公园最吸引人的是约2万平方米的水生种植区,有荷花、菖蒲、芦苇、水葱、千屈菜、再力花等50余种水生植物,涵盖了挺水、浮水、漂浮等多种类型。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西海湿地公园中,种植了睡莲、再力花等大量水生植物。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环湖步道上,相隔不远处,便竖立着科普知识说明牌:睡莲可吸附重金属、净化水质;水葱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酸盐及重金属有较高的除去率;菖蒲具有去病、药用价值,同时还能驱除蚊虫;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
西海湿地公园内安装了120个智慧灯杆,集智慧安防视频监控、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手机充电、市政设施监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配以1082个物联网监测点,实现了街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北京市西城区西海湿地公园内,矗立着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的塑像。西海附近水域自元代起被称为积水潭、什刹海。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67岁的陈素环,全家五口在什刹海地区住了40多年,现落户在西海边的板桥二条。她最开心的是湖边两家餐厅一家拆除、一家停业,被餐厅圈占的沿河栈道归还给了市民,每天早晚都可以到湖边休闲散步。
西城区是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地和800多年的建都地,也是中共,、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以及国家,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西海湿地公园只是一个缩影。近三年来,西城区共建成6处“城市森林”,在增加城市绿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利用零散地块、闲置地、边角地、拆除违法建设后的空地,新增口袋公园、微绿地等19.4公顷。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又变身“老城生态客厅”,百姓开窗见绿荫、出门进公园,西城区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7%。
67岁的陈素环居住在北京西海湿地公园附近的板桥二条,她说,经过改造建设,公园的环境、秩序大为改善。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摄
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绘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葱郁底色,让绿茵秀水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与1980年相比,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提高到43.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提高到4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78年的5.1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16.3平方米,增加了2倍多。
如今,北京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429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1%。从2012年到2017年底,北京累计完成平原造林117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4.85%提高到27.81%,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城休闲森林公园”为骨干的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