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3D建模 帮他切除10公斤重巨大肿瘤
青年男子腹胀如气球,以为自己长了啤酒肚
7月26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重医大附二院)江南院区血管疝腹壁外科的病房里,45岁的杨力(化名)在手术第三天终于可以下床走动了。他时不时摸摸自己平坦的肚子,几天前,他还像一个孕妇,挺着个几十斤重的大肚子。
男子肚子长大以为是啤酒肚
检查发现肿瘤已经挤满腹腔
杨先生的身材是从一年前开始变化的,此前,身高1米7的杨先生体重只有110斤左右,全身都很消瘦。但从一年前开始,他的肚子开始明显长大起来。
肚子虽然慢慢长大,但摸起来只是更加圆润,也没有其他特别的感觉,杨先生并不在意。因为他一直有喝酒的习惯,家里人也以为他长了啤酒肚,“有时候,肚子会有些胀,我一直以为是酒喝多了。”
今年5月份以后,杨先生的肚子长大的速度越来越快,看起来比一些怀孕五六个月的孕妇的肚子还要鼓。他的身材看起来也越来越怪异——“只长肚子,其他地方都不长肉,而且四肢还更瘦了。”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的食欲也越来越差,肚子开始一阵一阵胀得发疼。
7月初,在温州打工的他在当地一家医院进行了检查,这才发现自己的肚子里已经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大到已经填满了整个腹腔,把检查的医生都吓了一跳。杨先生立刻买机票回了重庆。7月16日,他住进了重医大附二院江南院区。血管疝腹壁外科的医生们检查后确诊为后腹膜脂肪肉瘤。
3D建模预习手术流程
每一根血管都能复现
由于杨先生的后腹膜脂肪肉瘤过于巨大,已经挤压了胰脏、主动脉血管等众多重要的脏器,大大小小的血管还与肉瘤缠绕在一起,病情复杂,为了能最完整地为他清除腹腔内的脂肪肉瘤,同时,限度保证手术安全,血管疝腹壁外科的专家们决定利用CT影像得到的各种数据,将他腹腔内的肿瘤以及各种脏器进行3D重建。
经过半天时间大数据分析重建,肿瘤和周围腹腔脏器的完整3D模型做好了,血管疝腹壁外科副主任唐博副教授用这套3D模型首先给杨先生的家属预演了一遍手术的过程。电脑上,杨先生腹腔内的3D模型可以360度旋转,肿瘤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被完整复现出来。
杨先生的胰脏、肝脏、血管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每一根细小的血管都没有遗漏,唐博在图像下方进行点选后,相应的脏器就会显现或者消失。
经过3D重建显示,杨先生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位于瘤体后方,肠系膜下动静脉及双侧髂动静脉被包裹于瘤体当中,其中肠系膜下动静脉远端分支穿梭于瘤体中,作为其滋养血管,“因此,这个患者的手术我们就不能将血管栓掉,那样会影响他的肠道供血。”一边点选出3D模型内的滋养血管,唐博一边给患者家属解释,直到对方听懂了手术全过程。
杨先生的家属说,这样的模型,让他们第一次直观了解到了杨先生的病情,也对杨先生的手术更有信心。
切除20斤肉瘤出血不到300毫升
3D建模功劳大
7月19日,重医大附二院血管疝腹壁外科、院麻醉科、手术室为杨先生进行了联合手术,手术在唐博的带领下进行。
由于杨先生的肿瘤巨大,为了显露出双侧后腹膜肿瘤,医生们在杨先生的腹部实行了“人”字型切口,最终经过4个多小时的联合手术,成功完整切除掉了杨先生体内的这颗巨大的脂肪肉瘤。
这颗被切除的脂肪肉瘤重量竟达到了10公斤,长度和一个成年男子的手臂差不多。术后统计,这场手术,杨先生的出血量不到300毫升。手术后,杨先生的恢复也很快,术后第三天就已经能够下床活动了。
唐博介绍,手术前的3D建模,是医生能够帮助杨先生如此顺利完成手术的“大功臣”,因为3D建模完整展现了杨先生脂肪肉瘤与各个脏器之间的每一个细节,让医生们对于手术中可能遇到的状况都有了准备。
“比如贯穿肿瘤的那根同时给肠道供血的血管,在过去,对于这种手术就像盲人摸象,不打开腹腔我们是不知道的,如果由于事先未发现这根血管和肠道的关系而对它进行了栓塞,那么就可能造成危险。而这一次,就是因为用3D模型对手术进行了预演,医生们才在手术中,限度减少了杨先生的出血量,也避免了可能的手术风险。”
另一方面,过去,为了探查患者腹内的情况,一般会采取腹腔镜技术,需要以微创手术的形式在患者的腹腔穿孔,让腹腔镜探入,而现在的3D建模的形式,不仅无创,也不需要麻醉,而且比起腹腔镜更为准确。
预防后腹膜脂肪肉瘤
定期体检是关键
重医大附二院血管疝壁外科主治医师罗海龙介绍,后腹膜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病人来医院检查时,都已经到了后期,“目前并没有发现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与它的产生有什么联系,遗传因素是目前知晓的,的致病因素。”
罗海龙提醒,如果发现自己的腹部无缘无故胀大,腹部有胀痛感,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的症状,就有可能是后腹膜脂肪肉瘤造成的,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该病的高发期为45岁左右的中年人,建议这个年龄段、且直系亲属中有亲属曾经患过这个病的人群,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目前来说,CT检查最能够发现后腹膜脂肪肉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