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自行车专用路会成为“标配”吗

时间:2019-07-29 14:32:15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自行车专用路会成为“标配”吗

  日前,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建成投入使用。开通试运行27天,累计通行25.93万车次,工作日日均通行量约7500人次,周末日均通行量约8500人次。众多的骑行俱乐部、各年龄层的普通市民、来北京办事和旅游的外地人等,争先恐后地前来目睹和体验这一新鲜事物。

  那么,什么是自行车专用路?国内外对此有过哪些尝试?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又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思考?

  高科技助力,自行车专用路成了网红路

  “来,帮我拍一张!”一早,骑车上班的北京回龙观居民李然在同城街和文华街交叉口的自行车专用路入口让同伴帮忙抓拍了一张纪念照。蓝天白云下,红绿相间的道路崭新宽阔,让人神清气爽。这条今年5月底刚开通的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俨然成了“网红”,吸引许多市民来打卡体验。

  据统计,该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试运行27天,累计通行25.93万车次,工作日日均通行量约7500人次,周末日均通行量约8500人次。这样的通勤效果,与交通部门的前期评估相吻合——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之间直线距离约为3.8公里,通勤距离6公里,在回龙观居住区人群通勤集中地的测算中,上地软件园占比达13.8%,中关村占8.4%。回龙观到上地软件园通勤人数约为1.16万,高峰尖峰小时出行量为0.86万人次。自行车专用路的诞生,有效提高了该区域绿色出行比例,缓解了该地的交通压力。

  自开通至今,许多体验过这条自行车专用路的人发现,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行车道,很多科技元素加入了其配套设施中,让人在感叹高科技神奇的同时,享受着“高大上”配套设施带来的实用性:

  在专用路出入口,设置了双层的自行车架,方便更多自行车停放、取用。自行车专用路设有潮汐车道,方便上下班高峰时更多人使用。坡道上,,设置了世界先进的自行车助力装置,上行自行车传送带可以减少使用者推行难度,下行阻力装置能够提高安全性。这套助力系统还配合地铁运行时间,设定为5时至次日零时30分运行。另外,养护管理单位实行24小时巡查服务,对欲上自行车专用路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及行人进行劝离。除遇极端天气外,这里将会24小时为骑行人使用。

  安全快捷直接舒适,自行车高速路由来已久

  随着近些年国内绿色出行理念的流行,以及共享单车的出现,重新激发了人们对骑行的渴望,许多城市也将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列为未来规划目标。与此同时,国外一个新兴的概念传到了中国——自行车高速路。

  什么是自行车高速路呢?现在国内对于自行车高速路的定义并不明确。丹麦与荷兰作为自行车高速路的先行者,它的概念主要在于增加通勤者的速度、安全和舒适程度,同时尽量减少在道路上停靠等待的次数。

  在丹麦为宣传自行车高速路的手册中,对自行车高速路提出的要求包括:其线位应连接居住区与工作地点、公共交通站点;快速——直接连接目的地,尽量减少中途停车,适当情况下采用绿波交通;舒适——铺设高质量的柏油路面,高水平维护,减少路面破损及材质问题带来的颠簸;安全——如在与机动车道相交的路段,为机动车设置停车线与警示灯,引导自行车先行;引导标识——使通勤者易于找到高速路,不会在道路上错过目的地。

  荷兰要求自行车高速路只能进入自行车或相似的非机动车,而汽车、摩托车、助动车等不允许进入。其中,“快”的定义不是指骑行必须达到很高的速度,而是不会与机动车道交叉,路面情况良好,无交通信号灯,平均速度比普通自行车道高。

  伦敦对于自行车高速路的特性包含四点:直接连续——从起始点到目的地都可以骑在高速路上;舒适——使用平滑的路面材料铺设;清晰——容易寻找,有清晰独特的特性,可以区分与其他道路的区别;安全——有单独信号灯,路上有标志提醒,在交叉口采用连续的自行车道。

  尽管各个国家对自行车高速路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其名称上也有过争论——究竟应该叫自行车高速路,还是自行车快速路呢?或者干脆就叫自行车专用路?但无论怎样,这些道路建设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为骑行者提供更安全、快捷、直接、舒适的出行环境。

  不是有自行车专用路就万事大吉了

  几年前,已经有一批先行者在中国进行了类似的尝试。2016年,丹麦建筑师Steen Savery Trojaborg受厦门市政府邀请,在当地市,建造了一个全长7.6公里、距离地面5米、横跨5个住宅区和3个商业区的“高空自行车道”。桥体采用钢结构,全程共有11个螺旋式的出入口,限速25km/h。2017年1月26日,这条道路开通,一个月内吸引了近15万人次骑行体验。

  然而,厦门的这条“高空自行车道”不到半年便被贴上了“过气网红”的牌子,骑行者零零散散。有市民表示,桥下的BRT交通已十分便利,且上下桥的出入口并非自己经常前往的地方,因此除了锻炼身体和看风景之外,再无动机光顾。如今车道出入口周围的管理人员也远不如之前多,不时还能看到行人在桥上漫步,将这里错认为步行街。

  在北京,早在2004年就拉开了自行车交通规划的大幕。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北京明确将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列为未来的城市规划目标。201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接到通知,推进“回龙观—上地软件园”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

  北京的自行车专用路引发热议之余,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专业思考。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认为,应客观看待自行车专用路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不要夸大。

  “不要认为有了这条专用路就大功告成,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自行车通行环境不安全、不方便、不舒适等问题。这条专用路只是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特定的交通出行特征、特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制约下,量身定制的特色自行车道。如果没有这些特定因素,这条专用路规划建设的必要性是存疑的。”盖春英表示,在做好特色自行车专用路的同时,应同步甚至优先做好地面自行车交通系统,因为它更加重要,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的成本更低。

  怎样让地面系统和空中系统成为有机整合的整体,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共同为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未来城市需要思考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