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高考刚结束,山西朔州高三班主任兰会云包下网吧,带全班同学通宵打游戏的消息就上了热搜,兰会云因此得了个“网红班主任”的称号。没过几天,这位班主任又带着班里自愿集结的11名学生,踏上从朔州前往上海的千里骑行路,整个行程共17天,穿行5个省,骑行1800多公里。
随后,一篇题为《80后老师带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领导紧张,家长气住院,有人流泪开车跟几公里……》的微信文章,被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转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还附上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家长,会支持这样的教育‘冒险’吗?”
这一场“千里骑行”再次引发网络热议。评论回复区显眼处,一位曾当过老师的教育管理者说:“当年不会骑车的我,曾坐黄鱼车带学生骑行到市郊,现在肯定不敢。”
让更多孩子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那里获得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和成长,这份“勇敢”还需要吗?
孩子金贵,稍有磕碰家长会责怪
“首先从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无疑应该倡导。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让青少年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达到教育目的。”施文龙说,“现实中,这样的做法和活动越来越少,这也是我发起讨论的初衷。”他用16个字总结这则朋友圈热议的主线,即“既讲支持,又讲担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教育的方式永远是多样的,课堂内的书本知识教学,应与社会实践形成互补,两者相辅相成,合力育人。”施文龙说,在社会层面应为多元教学方式提供更好的保障。
尽管从普通家长到教育业内人士都明白“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但对学生安全的担忧,往往令各方却步。今年9月,许先生的儿子就要读研究生一年级。他至今记得,孩子在位育中学读高二时,和10个同学一起去贵州参加大山里的支教项目,孩子们坐火车长途跋涉。“虽然有点担心,但我挺支持这样的锻炼方式,孩子大了就该放飞。”许先生说,自己当时判断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了解得知这个支教项目相对成熟可靠;二是感觉孩子能力到了可以试试的水平。
好在这场支教行动最终没有出任何纰漏。但更多时候,压力仍不时传递到教师和家长身上。有教师直言,现在孩子都金贵,稍有磕碰,家长就会责怪和抱怨。
不出去肯定没事,出去压力太大
“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静安区青少年活动,,教师孔洁坦言,学生的年龄以及独立性、自主性高低等因素,决定了可以安排怎样的活动,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对年纪尚小的学生而言,“诗和远方,就往后面排吧。”
几天前的周六,她刚刚带领十多位小学生和初中生完成一次校外参观。路程虽不远,但仅出行方式她就考虑了两种:一种是家长志愿者自行带孩子往返参观地点,参加集体活动;另一种是学生先到静安区活动,集合,派车点对点接送,活动结束返回时,再请家长来接,一个个交到家长手上。
上海宝山区行知小学校长姜敏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根据市教委安排,学校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快乐30分”,欢迎家长报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一次,一位在地铁公司工作的二年级学生家长提出,可以帮忙联系,带全班同学到附近的地铁站实地参观。班主任觉得不错,可学校到行知路地铁站,步行大约15分钟,来回安全怎样保障?好在这个顾虑没有难住老师。他们对学生进行前期教育,并请一些家长当志愿者,维持路上秩序安全。“安全问题确实是大事,学校考虑多一点,家长付出一点,形成合力,才能做得更好。”
在开展校外活动的种种“如履薄冰”“谨小慎微”背后,也可见教育者应有的担当。正如施文龙所言:“不出去肯定没事,出去了,万一有点事,压力太大了,这需要魄力和勇气。相信这些孩子,一生都会记住属于自己的‘1800公里’。”
谁来给老师“底气”给家长“勇气”
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获得课堂以外的历练,谁来给老师“底气”给家长“勇气”?专家指出,这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陈丽天说,外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确保教学过程权责分明。这一大框架下,各方可以进一步放开手脚。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保障。在国外,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中,校方与家长双方签订相关合同、协议等很常见,职责明确。此外,还应让更多第三方专业“社会实践”机构,参与到这个教育体系中,以外包方式提供服务,与学校形成风险分担。
教育部国防教育专家程如意,也是军事夏令营“利刃少年营”的创始人,开营至今已第八个年头,专教孩子行军露营、野外生存、救护等技能。他介绍,学生入营前有两件事要做,首先是购买保险,一般营期7天,保险,购买时段为14天,还能覆盖孩子来回路程上的时间。这类短期人身安全保险价格不高,在10元左右,家庭完全可以承担。其次是与家长签订协议。
“当然,我们也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细节都考虑周到,比如晚上露营,配备教官巡逻站岗等。”程如意说,即使这样,每次遇到天气变化,还是会接到许多家长的来电询问。“家长的担忧都是正常的,但要让孩子成长,不妨从更信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