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落钻翻、含胸拔背、合膝裹胯……今年70岁的济南尚派形意拳非遗传人梅殿修带领众弟子在大明湖畔习武练拳。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济南7月9日电 (赵晓)起落钻翻、含胸拔背、合膝裹胯……今年70岁的济南尚派形意拳非遗传人梅殿修9日正带领众弟子在大明湖畔习武练拳。他志在有生之年能将一身武艺传给年轻一代,重振尚派形意拳。

与一般拳种招式花哨漂亮不同,形意拳更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在的气、意、力的联系及基本功和基础动作的练习。 赵晓 摄
作为中国传统国术拳中的一种,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以发力迅猛、攻守兼备、舒展大方、刚柔相济等特点闻名于世。
梅殿修师从尚派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的弟子韩伯言。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与一般拳种招式花哨漂亮不同,形意拳更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在的气、意、力的联系及基本功和基础动作的练习。“目前,形意拳分山西、河北两大派别。而尚派形意拳是自成一派,融合两大派特点的同时,对五行拳的招式进行了改革。”也正是因为创始人尚云祥吸收两派形意拳的特点,所修炼的形意拳更完整全面,后来,人们将他所教授的形意拳,称为“尚派形意拳”。

图为在大明湖畔,梅殿修向记者展示尚派形意拳的招式。 赵晓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尚派形意拳的兴盛期,在武术界声名远播,但随着代表性传人韩伯言的病故,该拳种曾一度陷入低谷期。梅殿修介绍说,他2007年退休后发现,尚派形意拳的名气声望和人员发展远不及其他形意支派,振兴尚派形意拳迫在眉睫。

资料图:在第四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上,梅殿修带领弟子取得团体第二名的佳绩。受访者供图
为传播和推广尚派形意拳,年事已高的梅殿修决定“出山”授徒,坚持手把手免费传艺,并联合师兄弟成立济南尚派形意拳研究学会,不论寒暑,组织团队每日练拳,不定期参加省内外各项比赛,决意为尚派形意拳“拼”出一片天地。
“站桩是形意拳的基本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是主要招式,单是三个月的站桩练习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梅殿修说,现在年轻人心性未定,不能吃苦,又被许多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真正能静心学习形意拳的人少之又少。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尚派形意拳,梅殿修将相关的机构管理工作移交弟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徒授拳上,专心培养“好苗子”。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教授三十余名弟子,不断壮大尚派形意拳的队伍。多名弟子现已出师,在国内外比赛中斩获佳绩。
梅殿修为重振尚派形意拳所付出的努力,被他的儿子梅涛看在眼里。据梅涛介绍,为在有生之年为尚派形意拳和中华武术留下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父亲用五六年时间编纂书籍,搜集和整理全国形意家族的传承谱续,查询了解形意拳各门派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资料,出版了《尚派形意拳》一书。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尚派形意拳,梅殿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徒授拳上,专心培养“好苗子”。受访者供图
采访的,,梅殿修告诉记者,希望能充分利用余下生命中的每,,教出更多优秀弟子,为尚派形意拳的传承、为中华武术的弘扬多尽一份力。
2012年,尚派形意拳被济南市政府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梅殿修被济南市政府授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