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停车规划发布——
南锣鼓巷胡同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本报记者 杨学聪
胡同可以有绿荫处、鸟鸣声、老北京味儿,但不再有机动车“见缝插针”。日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成为北京全市,拥有《机动车停车规划》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南锣地区将实现胡同不停车,把胡同公共空间还给市民。配合街区更新工作,未来南锣地区将打造更有老北京味儿的胡同公共空间,重拾老北京的胡同记忆。
随着私家汽车增多,北京市,胡同成了停车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之一。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大量机动车扎进各条胡同,挤压了有限的公共空间。机动车随意乱停不仅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破坏胡同风貌和胡同居住环境,也阻碍了应急车辆通行,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为了对该区域开展更科学合理的交通秩序整治,东城区交通委员会委托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机动车停车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兼具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安宁交通系统,利用停车调控交通出行结构,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品质,打造精品胡同片区,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据《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机动车停车规划》,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29条胡同中宽度为6米及以上的胡同仅占15.4%,规划近期目标为拟实现宽度6米以下胡同路内不停车,在6米以上胡同适当设置停车位,使胡同机动车停车秩序化;远期目标是不断挖潜建设停车资源,以空间换空间的方式逐步减少胡同停车。终期目标是基本清除胡同路内停车位,基本实现胡同路内不停车。
参照阶段性目标,南锣地区将首先在符合条件的胡同内依法依规施划停车位,实现“单行单停”“停车入位”;不断深入挖潜地区停车资源,服务半径内有停车设施可以提供停车泊位的,一般不设道路停车泊位;不具备停车条件的胡同,不得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南锣鼓巷地区将在福祥—炒豆—蓑衣—雨儿;帽儿—板厂—东棉花—北兵马司;秦老—后圆恩寺—菊儿;前鼓楼苑—黑芝麻—沙井—景阳4个区域由南向北分步推进胡同不停车。
为解决胡同居民停车需求,东城区已协调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地铁8号线交通织补用地建设南锣鼓巷南口便民临时停车场,同时协调周边设施的地下停车资源,,限度向符合居民停车资质认证标准的车辆提供车位,并且针对符合“三证合一”以上停车资质居民协调了居民停车收费优惠价格。
据了解,目前南锣地区已实现福祥胡同、蓑衣胡同、炒豆胡同和前圆恩寺胡同4条胡同不停车,胡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不久的将来,雨儿胡同将安装机动车禁停标识和非现场交通执法设备。此前的民调显示,雨儿胡同81%以上的居民赞成不停车;驻街单位、过往行人、中外游客也希望雨儿胡同能够还原胡同本来的街巷风貌,留出生命通道和呼吸空间。雨儿胡同绝大多数停车居民已办理停车入场手续。
此前,北京市于2018年5月份颁布的《北京机动车停车条例》明确了街道办事处对属地交通管理的职责和权利。目前,东城区西总布胡同已实现“单行禁停”,打造了全市,“不停车”胡同;,井地区“胡同不停车”,创建了全市,“不停车”街区。实行不停车的胡同,由于减少了交通流量,腾出来公共空间,不仅环境品质得到了提升,更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静下来的胡同还原了真正的历史风貌,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获得感大幅提升。
“胡同不停车是北京市历史风貌保护的必然。”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锣鼓巷地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将持续推进,通过不断挖掘停车资源、融入民智民力,以及综合整治和区域疏导,有序推进南锣鼓巷地区交通治理,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目标,恢复胡同风貌,形成宜居型、文化型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