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6月19日电 (记者 徐杨祎)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后救援工作进入第3天,震区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以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备受关注。一个于11年前启动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亦引发多方关注。
“61、60、59……”2019年6月17日深夜,伴随着,的警报声响彻成都市高新区上空。与此同时,与成都相隔200多公里的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不少成都市民拍摄下了预警警报的实况视频,传至社交平台;一些有关此次预警的手机终端截屏、电视画面图片等也陆续出现,让民众在关注地震救援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
地震预警是指在震中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无线电波比地震波传播快速的原理,迅速向预警区域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根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此次长宁地震,大陆地震预警网通过手机、广播、电视、微博等社交平台、专用接收终端连接的“大喇叭”,提前10秒为距震中51公里的宜宾市预警,提前18秒为距震中80公里的泸州市预警,提前61秒为四川省省会成都市预警。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四川、云南等地的212所学校、成都市101个社区,以及医院、成都铁路局、电力、石化等机构、企业收到此次地震预警。
“我们学校提前了12秒。”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书楼初级中学办公室主任曾祥伦表示,17日深夜,学校315名住校学生在听到预警警报后,按照平时演练的步骤,迅速从宿舍撤离至安全地带。这所拥有600多名学生的农村乡镇初中,自2015年安装地震预警终端以来,已接收到了很多次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不仅让学生们能有提前避险的时间,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曾祥伦说。
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安全保卫部管理人员温九林看来,地震预警系统起到提醒、避险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对地震预警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并组织相应演练。“非常有必要加大宣传培训,让职工、病人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有序撤离。”
大陆地震预警网手机终端用户潘家园也建议在推广预警系统的同时,应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宣传教育。这位家住24楼的小伙子说,“预警好是好,但要经过培训,不然大家都一窝蜂地跑,容易出事情,应该加大后续的配套,比如预警知识宣讲、逃生演练等。”潘家园在成都某楼盘担任物业经理,他希望未来自己所服务的小区也能安装地震预警终端,并由政府与物业一起对业主展开宣传培训。
对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该所通过宣传册、宣传片、讲座等形式进行科普教育,但一己之力影响有限,“社会的科普需要政府、社区、媒体、公众共同努力。”王暾强调,科普之后还应开展演练,明白预警信息后需要知道怎么应对,比如在预警时间内到就近安全地点避险、选择合理的避险措施等,“老百姓收到地震预警都感到很正常,这才是地震预警新常态。”
截至目前,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90%中国地震区人口。2018年5月以来,通过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权,电视地震预警已延伸至四川德阳、宜宾等13个市州的79个区县。手机终端用户已有数百万名,近几日该应用程序在部分下载平台的“工具”排行榜位列第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