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军坚信好的防护就是工地安全的“钢铁长城”,图为龙学军的工友正在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谭洪沐 摄
中新网重庆5月31日电(陈茂霖)“安全警句千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安全防护不规范,一家老小两行泪。”5月31日,中建三局三公司万科超高层二、三期项目安全负责人龙学军在工地的板房里打开手提电脑,琢磨着这条用了有些时间的标语,是否到了换新的时候。
为提高工友们的安全意识,龙学军会指导工友通过VR体验模拟施工现场的危险场景。 谭洪沐 摄
“明天开始就是国家的安全生产月了,按道理来说应该换新标语,不过这条蹭《流浪地球》热点的标语效果一直比较好,工地上很多人觉得还可以继续用。”龙学军又打开一份新的文档:“我还是先把工地新阶段的安全规程再理一下吧。”
比钢筋水泥更重的责任
1990年,参加完高考不久的龙学军进入建筑工地,成了中建三局的一名电焊工。龙学军印象中,当了一辈子钢筋工的父亲不善言语,却是一家人最值得信赖的依靠。
图为龙学军带队开展项目安全检查。 谭洪沐 摄
“工地上的钢筋、水泥重不重?肯定重。但我认为更重的是这些努力身影肩上背负的责任。”龙学军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工地上的安全体系还不是太完善,他,的希望就是那个不爱说话,做事却很靠谱的父亲每天能安全回家。
“哪怕钱挣少点,回家后也只是有点简单的交流,但心安啊。”龙学军说:“‘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我想这应该是所有建筑工人和他们家庭所希望的事。”
像医生一样“治未病”
2008年,继承父亲稳重性格的龙学军转岗成了一名工地安全员。对于这个新的岗位,龙学军的认知只有四个字——行善积德。
出入人员的控制也是工地安全的重中之重,图为龙学军工作的万科超高层二三期项目上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陈艺伟 摄
“就像医生一样,只不过医生需要发现和治疗的是人身上的问题,而我们安全员是发现和治疗工地上的问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龙学军告诉记者,一个运行中的工地就像吃五谷杂粮的人一样,难免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这些小毛病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将机械伤害、高坠、坍塌、触电、起重伤害、消防安全等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前的工地非常倚重安全员的个人经验,安全员进工地就像医生一样‘望闻问切’,但工地这么大,人这么多,难免出现遗漏。”龙学军说:“不过现在有一种比较好的趋势,那就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工地,都在探索一些常态化的工地安全管理办法,也上马了很多新设备,安全员这个工地‘医生’在‘治病’之外,更多地开始给工地做起了‘治未病’的工作。”
让人人都是安全员
记者在工地现场了解到,龙学军负责的万科超高层二、三期项目设计高度达到了458米,是重庆,的超高层建筑。
为给这个“硬骨头”工地“治未病”,龙学军不仅常常“蹭热点”,在社会上比较受关注的事情中植入安全理念,强化基层工人的安全意识,还在智慧化工地的基础上设立了“风险管控群”,并用引导式管理模式,根据施工计划预判每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再根据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去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案。
“进出工地的门禁系统、定位安全帽、设备超限后自动发送信息到管理人员手机的APP智慧管理系统,控制扬尘的自动喷淋系统……”龙学军说:“实际上现在很多工地上的安全设备是非常实用的,那么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人。”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让安全生产成为工友们的日常习惯,让人人都了解、熟悉安全知识和安全设备,,人人都是安全员。”龙学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