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广州首批5G试运行公交车启用 扫码可连接WiFi

时间:2019-05-14 13:36:52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广州首批5G试运行公交车启用

  搭载4K高清电视 扫码可连接WiFi

  5月13日上午,广州市第一批5G公交车试运行启动活动在白云区广州民营科技园举行。据了解,这批搭载了5G高清视频、多路回传监控等多项5G应用的公交车,将在广州公交集团二汽公司(下称“二汽公司”)563线路上投入营运,往返于白云区罗冲围与民营科技园。同日上午,广州,5G公交调度总站——民营科技园总站也宣告落成。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通讯员 二汽

  医院可远程指导车内紧急救治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批搭载了5G应用的公交车,与普通公交车相比有多处不同。首先是在驾驶位一侧,搭载了一块长方形的液晶显示屏,上面标注了563线路41个站点的名称,及该线路所有车辆的所在位置。而在驾驶座隔板后方,安放了一台4K高清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广东电信IPTV提供的基于5G网络承载传送的高清视频,画质细腻、无卡顿。

  电视机下方,张贴了一个二维码,并标明“Hello 5G,扫码连WiFi”字样。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车上搭载的CPE终端可以将5G基站信号转为WiFi信号,乘客通过扫码的方式,即可接入。经现场测试,在搭载5G应用的公交车上,WiFi上行速率可达400Mb/s,下行80—90Mb/s,乘客的视频体验、游戏体验远优于目前的4G网络。

  据了解,5G网络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三大特点,在实际应用中,5G网络的速率是4G网络10倍以上;5G网络的端到端时延低至1毫秒,比人的反应速度还要快;相比4G网络,5G,的突破就是可以海量连接。

  “基于这些特点,除了上面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以外,5G在公交领域还有更多方面的应用。”二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在VR远程维修方面,维修人员佩戴VR眼镜后,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采集第一视角画面,由5G传回VR维护云,再转发至专家处屏幕,专家透过屏幕远程实时指导维修人员进行车辆维修操作。

  此外,如果公交车运营过程中,车内乘客发生突发事件时,当班车长可通过5G连接指挥,,将车内4K画面实时传送至医院,由医院方远程指导车内人员展开紧急救治。

  “5G公交”将投放至更多线路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服务,当天,二汽公司还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建设智慧公交,创享智慧未来。

  笔者了解到,今后在公交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的5G方面应用,包括5G高清视频多路回传监控+决策分析应用系统、5G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安全服务管理系统、5G云总线+智能维修材料系统等。“通过5G,可以打造一个统一高效、共享互通、智慧科学的信息化体系,为公路交通运输企业提供高度集成的一站式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如5G高清视频多路回传监控+决策分析应用系统,即公交车上安装的智能调度与视频录像一体机,可通过5G技术,实现全车8路全高清制式视频实时监控,图像清晰、流畅、无卡顿,解决目前4G网络环境造成的视频传输慢、画面模糊、多路视频无法同步调阅等难题,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回云端后台后可联合相关单位部门及时进行运营调度及综合治安预判,使得市民乘坐公交车更顺畅、更安全。

  而通过5G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安全服务管理系统,则可以实现利用5G技术,通过高清视频数据实时智能分析驾驶员操作行为,及时有效地对驾驶员进行规范指导,为促进驾驶员安全驾驶和动态分析企业安全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公交车也已实现电子化。“依托5G技术,还可以实现通过车载云总线系统实时高效采集分析公交车整车电子数据,精确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全程记录驾驶员操作动作,极大提升公交企业安全行车和节能行车水平。”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时基于这些电子数据,企业可优选出更合理更节能的人车调度方案,制定更有效的车辆维保计划,配合智能维修材料系统实现车辆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目的,为公交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全面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广州公交集团二汽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5G网络的逐渐普及,未来将在更多线路推广投放5G公交,并拓展更多智慧功能,例如与公安机关开展公交车智慧新防控合作、刷脸乘车和客流分析、老幼群体乘客让座提醒、公交站场智能停车等,让“智慧公交”的成果惠及更多市民乘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