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社区养老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精彩

时间:2019-03-27 16:13:58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社区养老,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精彩

  养老就在家门口(消费视窗·生活服务新透视①)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新安社区一家养老机构中,老人们正在展示手工作品。

  人民视觉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兴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位医护人员正在为老人测量血压。

  人民视觉

  我国消费升级呈现全面、快速、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生活服务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商品消费,人们对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顺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那么,人们的生活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发展现代生活服务业需要从哪些地方发力?近日,记者围绕养老、育幼、健康、文化等消费领域进行了调查采访。

  ——编 者

  养老需求转向发展型

  社区养老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化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

  近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洋泾社区食堂,72岁的张长功老人正在排队点餐,“今天点了糖醋排骨、西红柿鸡蛋、烤麸还有两碗饭,一共才37元。以前我和老伴总是在家里随便对付。现在好啦,可以到社区食堂点菜,还可以和很多老年朋友一起吃饭,饭菜质量很不错。”

  2018年10月,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正式开业运营,成为社区枢纽式的养老服务载体。该,一层设有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二楼是办事大厅,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三楼则是老年人日间照护,,包括康复区、理疗区、活动区、阅读区、休息区、晨检区、助浴室、健康小屋等8个功能区。

  “服务,给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和乐趣。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集餐饮、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就在家门口,来去都很方便,既减轻了孩子们的照护压力,也让我们老年人有了交流活动的场所。”张长功告诉记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如何保障老有所养、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受到全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族’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消费需求十分旺盛。”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主任毛宗福认为,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异地就业、流动性就业仍是就业的主要特征,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难以为继。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养老需求结构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每年我国居民养老消费需求超过数万亿元规模。目前,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社区养老快速发展,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化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毛宗福认为,推广社区养老,就是要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安心养老。

  养老服务需要精细化

  创新机制,优化养老供给,提供多样化的就近养老产品和服务

  每天早上6点,安徽芜湖市民吴树义就要起床,帮行动不便的父亲翻身、换尿布、洗漱、吃饭。等把老人安置妥当,就到了8点,吴树义匆匆吃一口饭,就得赶紧上班。

  “我父亲今年68岁,去年11月不小心摔伤导致髋关节骨折,生活需要人照顾。”吴树义说,自己和妻子平时工作很忙,儿子上高中,学业很紧张,再加上还要照护父亲,压力实在有点大。也不是没考虑过将老人送到专业的照护机构,但老人不愿意,只想待在家里。

  “如果有优质的居家或社区养老服务,专业照护人员能上门给老人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大大减轻我们儿女的压力。”吴树义说。

  专家表示,发展社区养老,需要创新机制,优化养老供给,提供多样化的就近养老产品和服务。

  “老人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关怀,更需要生活上的照料。”吴树义说,社区养老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希望丰富社区养老的内涵,针对每位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为让更多老年人尽快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为突破社区养老供给不足的瓶颈,江西南昌市表示,将加快社区养老站点建设,今年先行先试建成42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普遍建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基本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山东青岛市表示,今年将着重出台社区养老服务,达标标准,4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实现社会化运营。同时,每区新增3个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现全市238家养老机构智慧监管全覆盖,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家住武汉武昌区南湖街祥和苑的卢爷爷,今年90岁,患有关节炎,出门不方便,有两个孩子,但都在外地工作。为了及时掌握老人的情况,社区帮助卢爷爷在家里安装了多功能电控护理床和远程智能看护套件,儿子在手机上配套安装智护APP。通过该系统,卢爷爷可以随时预约康复师上门服务,发生紧急情况还能一键接通儿子的手机。卢爷爷的儿子在外地可以通过APP看到老人的实时生活状态。“有了这套系统,老人养老踏实,我们在外地工作也安心了。”卢爷爷的儿子对记者说。

  医养结合让养老更轻松

  如何将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健康养老,是养老服务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妈今年83岁,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有点老寒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北京昌平区居民王凤英说,老人岁数大了,有点头疼脑热也不一定要住院,在家康养更合适。如何将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健康养老,是养老服务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已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43万余份,为157万余名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实施中医健康养老示范工程,2018年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出诊服务13.77万人次。

  “从现实情况来看,实现医养结合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毛宗福认为,一些医院、医生、老年群体,往往缺少医防结合的概念,更加看重医疗,而非日常健康管理。一些老年人只要有病就去医院,医院门诊常常“一号难求”,一些医生虽然签约成为家庭医生,却也忙于坐堂问诊,不能也不愿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如此一来,医院不断增加床位,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表示,今年将进一步简化开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登记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医养结合服务。

  “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全失能、半失能、孤寡等老龄人口增加,健康养老需求强烈。在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后,多数家庭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家庭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是提高社区养老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湖北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振富建议,在继续开展医疗资源进社区、进家庭的同时,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是指由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等原因,处于机能障碍状态下个人需要的各项护理服务。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试点的意见》,确定湖北荆门、山东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街道邵新兵老人今年91岁,前一段时间因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得知老人符合青岛市办理长期护理保险规定后,女儿王辉为他申请了居民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能够上门陪着老人,我也有了喘息时间。”王辉说,老人购买保险后,报销比例达到90%,家属每月只需负担20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照护的经济负担。

  文振富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力补充,大大提升了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力度。两年多来,各试点城市都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建议总结现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