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惊呆!手工打造 精度超头发丝1/700 “能量我的尺子还没有”

时间:2019-03-27 09:12:15    来源:央视新闻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叶辉,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的一名研磨技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是中国导弹工业的摇篮,是我国,的防空导弹研制生产单位。研制导弹的精细程度不言而喻,但这些标准却并不全是靠数控仪器来完成的,叶辉说,最精密的标准,是靠一双手完成的。

  近日,叶辉作客,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讲述他的22年“研磨”时光。

  手工打造 精度惊人

  在节目中,“检验”这双手的是一次500公斤级的“较劲”。这里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大家知道,我们所熟悉的平面只是肉眼看上去平,其实在微观层面,原子的起伏还是有的。加上空气和杂质,两个看起来平的东西无法自动贴合在一起。而当两个金属层表面达到微观层面的近乎于平,高低起伏在几十纳米甚至几纳米时,它们之间会失去所吸附的空气,接触面的原子就会开始扩散,两块金属的原子慢慢融合在一起,就会相互“抓住”对方形成一个整体,很不容易分开。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叶辉和助手潘刚,就要通过研磨使两个铸铁平台达到,平整,将两个铸铁平台紧紧相贴形成组合体。然后让这个组合体承受500公斤以上的拉力,并保持五秒钟不被拉开。

  几经“拉扯”后,当拉力达到将近830公斤时,组合体才分开。

点击进入下一页

  要完成如上挑战的难度有多大呢?就好比让两个足球场大的表面叠在一起,表面之间的起伏程度不能大于0.1微米(1毫米=100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700。

  在节目中,叶辉也展示了他手工修复的七十二面棱体,误差值为三千六百分之一度。这个检测工具,是让导弹实现精准打击的标准源头。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个七十二面棱体就是他“较劲”了最长时间的东西,前后花了一年时间。72个面,每个面精准的对应五度且误差在1/3600度之内,而且每个面相对应的面必须,平行。如果有一个面需要重修,就有可能需要修所有的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除此之外,他还带到现场一组他研磨的量块,是长度的基准。你能想象出,厚度分别为1.008毫米和1.009毫米的量块是手工打磨出来的吗?

点击进入下一页

  “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

  叶辉于1997年进入航天科工二院,那时候车间的研磨工种只有他师父一人。师父当时已经60岁了,返聘了5年。研磨面临着“失传”。面对着枯燥、累人,又没有成就感的研磨,叶辉面对着一面墙,跟自己“较劲”,坚持了整整5年。当师父拿着一套五等量块让他修理时,他终于出徒了。

  在2015年的“九·三”大阅兵上,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阵里的武器装备,他就参与了其中一些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与生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节目中,叶辉将紧握拳头放在自己的胸口说:“一切都是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