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将执行非急救任务的车辆区分开来,这样既可避免出现类似“救护车不施救摔倒老人”的误会,也可以确保救护车专车专用,不因杂事过多而占用急救资源。
近日,一段“老人骑车摔倒,救护车路过不施救”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老人摔倒后不能动弹,地上还流了一摊血,刚好救护车从旁边经过,周围很多市民向救护车大喊“你们把大爷拉起走嘛,他流血了”,但司机以有紧急输血任务为由驶离现场。
此后,救护车所属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回应称,当时该救护车送急救用血回院救人,车上也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该车不是120急救车辆,驾驶员事发时曾立即停车,拨打120呼救。
不得不说,涉事妇幼保健院的回应挺有道理,也道出了救护车当时的尴尬处境:这辆车虽然是救护车,却只是“徒有虚名”,只是执行送血任务,车上没有救护人员和设备。更何况医院还有患者急需输血,时间耽搁不起。此外,该院救护车并非院前救护车,按照规定,这类救护车不得开展院前急救。鉴于此,对其搞道德批判、认为这违反医德,有失妥当。
可路人未必懂这些。从他们的角度看,只要救护车路遇急症患者而不救,就与“救护”二字不符。这种现象,其实与当前救护车管理的现状有关。从实际用途看,救护车有院前急救、患者出院或转院的转运、其他非急救等。但是,当前医院对救护车并没有进行严格、专业的分类。
有些地方只是名称上存在“急救”与“救护”之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则,有些虽然标有新生儿专用救护车、送血专用救护车,但这类具有明确分类的救护车占比很少,更多是笼统称呼和使用,且在外观上没有多大区别。
更具体来说,医院通常有很多杂事,需要紧急出车,比如接院外专家来本院做紧急手术、送血、送标本等,这些出车任务虽然并非急救任务,但通常都会使用救护车。
基于这些情况,显然有必要将执行非急救任务的车辆区分开来,这样既可避免出现类似误会,也可以确保救护车专车专用,不因杂事过多而占用急救资源。
此外,救护车院前急救与院后转运没有明确区分,也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只负责转院、出院、跨省接送患者的救护车,在外观上都与负责院前急救的救护车一样,民众分不清两者,很容易产生误解。也正因院前院后没有分类,资源分配也比较笼统,很多急需出院转运的患者,往往很难找到正规的救护车,这就给了黑救护车可乘之机。
所以说,要避免“老人骑车摔倒,救护车路过不施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必要在外观、名称等方面,对不同用途的救护车加以明确区分。这样既可确保院前急救获得更多资源,又能避免公众“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