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重污染天比2017年减少9天
PM2.5年均浓度51,同比降12.1%;专家表示本地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五成、气象条件贡献三成
1月4日上午,北京生态环境局发布2018年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018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完成年度任务,仍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大气主要污染物。另外,2018年北京连续195天无PM2.5重污染。
■ 亮点
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标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较明显,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别为25.0%、8.7%、7.1%。
跟国家标准相比,2018年,北京二氧化硫达到国家标准(6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超过国家标准(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过国家标准(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
记者发现,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到2020年,北京地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左右,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三年行动计划把PM2.5改善目标进一步提高,即到202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将低于56微克/立方米左右。
,无持续3天以上重污染
去年北京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二级良天数为155天;2018年重污染日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
北京“蓝天”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呈现“优增劣减”的特征,一级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减少9天。近六年来重污染天持续减少,全年,无持续3天以上的重污染过程。
从空间分布上看,2018年全市二氧化硫、PM2.5和PM10仍呈现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城区及南部地区的二氧化氮浓度较高。
从月际变化上看,受气象条件波动影响,2018年3月和11月是污染水平明显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34、35和30微克/立方米,分别达到空气质量年评价标准。
重污染天6年间减少43天
2013-2018年,北京空气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18年的15天,6年间减少43天;2018年连续195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远超2013年的87天。重污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2018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27天,占比62.2%,较2013年增加5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较2013年增加了31天。
2018年与2013年相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硫、PM2.5、PM10、二氧化氮分别下降77.8%、42.7%、27.8%、25.0%;其中二氧化硫下降幅度,,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
■ 追问
去年秋冬为何重污染频发?
去年秋冬季北京为何重污染频发?北京市环科院副院长石爱军回应,秋冬季排放增大和扩散条件转差是主要原因。
石爱军介绍,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的蓝天明显多了,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2018年11月份北京经历了3次重污染过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秋冬季北方地区整个采暖强度比较大;二是秋冬季大气的扩散条件也不是很好。
他表示,重污染的消除是一个长期过程,从近几年监测数据看,2013年以来北京跟重污染做斗争,取得了明显成绩,重污染频次降低,重污染持续的时间也在减少,削峰降速效果明显。2018年重污染对全北京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为14%,相比前几年明显下降。2018年也没有严重污染,即PM2.5没有250微克/立方米的情况。
空气改善气象条件贡献多大?
2018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完成年度任务。 2018年与2013年相比,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
空气改善中,气象条件贡献多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邢佳介绍,评估结果显示,2013至2018年,尤其是2017至2018年,北京空气质量改善中气象条件贡献占比约三成,本地减排贡献约五成,区域减排贡献约两成。
3年空气治理目标能否实现?
根据《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北京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即到202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将低于56微克/立方米左右。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翔表示,总体来看,污染物浓度呈波动下行趋势,空气质量是向好的。不过,短期看,月度或者年度,如果气象条件不好,空气质量还会出现波动。目前空气质量还没跟气象条件脱敏,依然受到气象条件的明显影响,无论目标如何定,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让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新京报记者 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