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绿色金融”和冬季“水晶蓝”

时间:2018-12-12 16:59:05    来源:新民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绿色金融”和冬季“水晶蓝”

  ■ 申城“水晶天”有赖“绿色金融” ,记者 刘歆 摄

  姚丽萍

  今天,入冬的申城终于告别雨雪。

  闭上眼想想,大朵大朵的白云,湛蓝湛蓝的天空,辽阔,干净,碧空如洗——这是申城的“水晶蓝”。

  进入雾霾多发季,一遇见雾蒙蒙的天,就更让人怀念“水晶蓝”。在寻常的环保措施之外,能有什么办法,一点点酝酿出未来申城冬季的“水晶蓝”?

  最近发布的申城“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透露,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已纳入申城环保视野,其中,“绿色金融”尤其别开生面。本月3日,上海市政府通过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坚持总量控制、效率优先,积极衔接全国统一碳市场。碳排放交易,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上海已连续5年实现碳排放交易100%履约率。金融和环保,仿佛隔着十万八千里,会因为“绿色发展”就成了“一家人”?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申城绿色金融业务成效可观,不妨先看看成绩单——

  绿色金融信贷,截至2017年底,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余额达到2428亿元;绿色债券,2016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发行了30亿绿色金融债券,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推出上证绿色公司债指数和上证绿色债券指数;碳金融,2017年底上海碳市场各类品种累计交易量达到8887万吨,累计成交额9.1亿元,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居全国首位,2017年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上海牵头承办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这些,都是“完成时”,接下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贯穿于上海金融,发展全过程,形成绿色金融行业规范,率先构建长三角绿色金融体系,引领全国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碳金融,都太专业,这些“高大上”,跟抬头见的天空,有啥关系?别的先不说,就说说碳金融吧。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北京、天津是全国最早设立环境能源交易机构的地区,当时已有现成的交易平台。依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分阶段实施路线,2013年启动试点交易,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开展交易。

  2012年,申城完成了国内首例碳交易,开始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当年6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零碳,——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合作完成一例碳交易。零碳,购买了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位于黑龙江的风电项目2000吨碳排放量,用于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的碳储备,这是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完成的首例碳交易。

  此前,申城已经做好了试点的一系列准备,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政府指导下市场化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促进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实现低成本的主动减排,形成内在节能降碳的激励机制;促进本市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相关服务产业,抢占国家碳交易要素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2年至今,申城“碳金融”拿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当初设定的碳排放权交易目标一一实现。众所周知,企业生产排污、机动车船排放,是PM2.5的“主要贡献者”,如何有效减少“主要贡献者”的碳排放,正向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如果说,按日计罚的环保执法是“霹雳手段”;那么,碳金融,就是推动绿色生态四两拨千斤的“巧功夫”。

  过去5年,申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8%,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初的39微克/立方米。这样的环保实效,少不了一系列绿色制度创新的贡献,比如,绿色金融。

  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规划是——美丽上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建成基本生态网络。这样的环保底色,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大朵大朵的白云,湛蓝湛蓝的天空,水晶蓝,不只是八月的“专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