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做出 产业扶贫大文章
——访西安扶贫超市负责人宫世峰
康菊宁
徐光来
(资料图片)
宫世峰
宫世峰向顾客推介贫困户的农产品(资料图片)
在贫困帮扶过程中,如何将“卖难”和“买难”有效对接,如何打破帮扶者购买被帮扶者产品这一窘境,又该如何引入市场机制,让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11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楼观镇的,家扶贫超市——西安扶贫超市,专访了曲江新区扶贫办、西安扶贫超市负责人宫世峰,听他讲解一个“小超市”是如何做出产业扶贫“大文章”的。
为爱架桥 销售购买各取所需
在周至县楼观镇“西安扶贫超市”内,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种类有50种之多,都来自附近村镇贫困户家里。这些经过专业团队设计包装的原生态山货,或标注着生产者姓名,或标注着产地,产品卖相提了上去,游客也很喜欢,销售情况非常好。开业半年多来,扶贫超市顾客进店购物率达到60%以上,总销售额超过80万元,“小超市”带动了“大扶贫”,让老百姓家里的农产品再不愁卖。
宫世峰说,扶贫超市虽小,却在倡导消费就是扶贫的理念,为爱心提供渠道,能在贫困户和市场之间搭起有效的桥梁。有了扶贫超市,贫困户的农产品有了销售渠道,市民在消费过程中也是在献爱心,无形中让产业扶贫形成了一个闭环,双方信息互通,各取所需,效果很好。
建立机制 持续增收更有保障
“你看这瓶蜂蜜,除了包装外,还标注着来自哪位贫困群众,让消费者知道买了东西到底帮助了谁,加深了解。”宫世峰说,产品不愁卖,就是缺渠道,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今年年初,由市扶贫办牵头,曲江新区和周至县扶贫部门合作,,家扶贫超市——“西安扶贫超市”正式运营。
据了解,扶贫超市采取“实体店+电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以实体店为平台,上门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并代为运输、策划、包装、销售;同时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覆盖范围,为消费者购买扶贫产品提供便利。此外,通过扶贫超市经营获得的大数据,对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组建成立合作社,推动产业扶贫落地见效。
“春季各类山货,夏季水蜜桃,秋季猕猴桃,冬季黑猪肉,我们会根据季节特性,上门收购群众的产品,一方面能够保证货源的纯正可靠,一方面能够保证帮扶的针对性,逐渐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让群众农产品不愁卖。”宫世峰说,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帮扶才能长久,也才能避免被帮扶对象的产品只有帮扶者购买的尴尬。
拓宽业务 群众帮扶更加精准
在西安扶贫超市门口,记者发现,还摆放着三个写着贫困群众名字的募捐箱。宫世峰说,对于捐助者来说,让大家知道自己捐赠的每一元钱都捐给了谁,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行动不便的人来说,那可是能极大改善生活。
除了有针对性地设置募捐箱,据介绍,曲江新区扶贫办还准备为养蜂群众提供智能蜂箱,在实现养蜂现代化的同时,提供网上领养服务,让消费者吃到“,”产品。
据悉,这种智能蜂箱能够同时做到内外环境的控制与检测、蜂群健康预防与管理、生产过程检测与追溯,以及蜂场财产监测与保护。“用咱土话说就是,哪个蜂箱出了问题,咱看哪个蜂箱,而不像人工养殖,找不到问题每个蜂箱都得揭开,这样能提高效率、提升品质,群众收入自然就上去了。”宫世峰说,下一步,将计划在景区及区县开设新店,不断扩大销售额,提升影响力,进一步解决好贫困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助力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