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细菌、真菌
它们长什么样子
很多人只在中学的生物书里看过
然而这些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小家伙”
竟然也可以变成美美的艺术作
不明觉厉~

=
不信你瞧
这群大学生不好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偏偏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创作出了一幅幅有趣又美妙的“画卷”

在中国药科大学
学生们借助微生物实验技术
以菌为翰墨,皿为宣纸
用细菌在培养基平板制作图案

养个细菌都是“爱你”的形状哦

"胶囊人"身后是···
哦,学校的英文缩写CPU~

找到那只可爱的皮卡丘了吗?
他们怎么做到的
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原来
这些脑洞大开的作品利用的是
微生物培养和紫外线消毒灭菌技术

学生们提前设计好相关图案
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谷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
等菌落为“翰墨颜料”
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中
绘制好自己精心准备的图案
然后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

三天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各色各形的培养菌落
就能长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

经过学生们精心的设计
和菌落培养
培养基上呈现出
数百幅别具匠心的画面
庄严雄伟的天安门
气势浩荡的蓬莱仙境
特色建筑“方圆之间”
俏皮可爱的“比心”
令人惊艳的曼珠沙华等
每一幅作品都是独特的艺术品

以上展示的作品只是中国药科大学
“皿上添花”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
其中的一部分
此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大一新生郭珈利
为我们讲述她的创作过程
她“绘画”的《爱我中华》
灵感源于中国改革开放
40周年的发展与成就

你别看实验原理简单
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郭珈利坦言
这个创意实验十分考究
用接种环蘸取菌液时
要控制菌液浓度
用菌液描绘时
不能超出预先设计的图案范围
郭珈利反复了很多次
才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这种“皿上添花”微生物培养皿
艺术创作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高
学生在培养基上作画时
不仅要考虑到菌落的生长情况
菌种的颜色搭配
还不能忽视对应培养基的使用方式

微生物学教研室王峥老师说
从培养菌落到菌落成形
“专心”“细心”“耐心”
这“三心”缺一不可
网友点赞
@李兜兜1113:被科研耽误的艺术家
@拜仁雄狮:有创意,点赞!
@请叫我花妹啊:想到了以前读书时养细菌的我们
@lamwq倩:好想去实验室试一试!
是不是很优秀!
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作者:姜晨 蒋声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