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补鞋匠王远慧:从重庆到梅州 30年编织异乡故事

时间:2018-11-21 15:51:15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补鞋匠王远慧:

  从重庆到梅州 30年编织异乡故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百花洲二巷的补鞋匠王远慧。何森垚 摄

  行走在梅江二路,梅江区最热闹的区域之一百花洲,这里商铺林立,行人川流不息,繁华喧闹之下还“藏”着一条格外宁静的小巷,一群依靠补鞋谋生的异乡人在这里扎根摆摊,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传统手艺,温暖着小城许多人的双脚,每当夜晚降临,小巷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一台锈迹可见的补鞋机、一个装满各种修鞋工具的木箱、一辆破旧的人力拖车还有几块布满油渍的抹布,这是坐在巷口的补鞋匠王远慧的家当。王远慧是巷子众多补鞋匠中的一员,认识的人都叫她“慧姐”。30年来凭着勤劳的双手,王远慧为百花洲的居民们补了数不清的鞋子。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补鞋手艺让她在异乡有了家

  锉鞋跟、上胶水、挑线缝合、打鞋钉,一边干活还不忘与客人拉家常,不到两分钟,一双开裂的皮鞋“焕然一新”。王远慧与老乡一起,在百花洲二巷摆起摊档,形成独特的“补鞋产业”,至今近30年。

  今年55岁的补鞋匠王远慧,出生于重庆市的农村家庭。为了谋生,1988年,25岁的她在表姐的介绍下,与丈夫到黑龙江做补鞋行当。“我的技艺是那时在黑龙江跟着一位老师傅学的,这一行虽然辛苦,总比在老家能挣钱。”王远慧说,黑龙江气候很冷,刚学补鞋行当时,因为不熟练双手被针孔刺伤都不知道,直到晚上收工回去,身子暖和下来才感觉到刺骨的疼痛。

  在黑龙江待了4年,后来实在受不了北方的寒冷气候,在亲戚的介绍下,1992年,王远慧与丈夫从北漂转向南漂,来到梅州定居,一做便是近30年。正是补鞋这门手艺,让她养活了一家人,还在梅州买房定居。1992年,百花洲已经是人流密集的市场,王远慧和她丈夫作为较早来到梅州的一批人,繁华的街道给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那时的生意很好,,能有20元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有600多元,比当时的上班族也差不了多少。”王远慧说。

  凭着勤劳的双手,王远慧与丈夫慢慢地有了一笔积蓄。2007年,他们在梅州买了一套二手房,终于在这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后来,王远慧把儿子也接到梅州来上学。她心里甜滋滋的,“一家人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手艺精湛深受远近居民信任

  初冬,梅州开始降温,雨后更能感觉到空气中的寒意,坐在巷口的王远慧,尽管已经穿着厚实的外套,仍被寒风吹得直哆嗦。令王远慧高兴的是,与她相识18年的老客户又来找她补鞋了,一边干活还不忘与老朋友拉家常。

  王远慧手艺好、脾气也好,很多人都喜欢到她那补鞋,久而久之,附近很多居民成为了她的熟客,只要有东西修补,非找她不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鞋子坏了就扔掉,补鞋的行业越来越不好做,现在经常光顾她生意的大多是老客户。为了拓展业务,增加收入,除补鞋外,王远慧后面又自学了补包包、换拉链、保养皮鞋等手艺。近几年,她的鞋档还增加其他配套服务,例如刷鞋、卖鞋垫等,因为年轻人不爱带现金出门,她还学会了用二维码扫码收款。

  虽然补鞋生意不如从前,但王远慧并没有乱涨价,很有耐心地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需求,事后更不会漫天要价。有一次,客户把鞋子拿给她修补,由于当天活多,王远慧让客户把鞋子留下来,不料夜里放在仓库里的鞋不翼而飞,第二天不得不赔钱给客户。“当时赔的鞋钱都抵得上我辛苦好几天的收入了”,其他同行都觉得她吃亏了,王远慧却认为,“客户找我补鞋是因为信任我的手艺,既然自己出错导致客户出现损失,更要维护好客户的利益,不能辜负了客户对我的信任。”

  正是王远慧诚信经营的原则,以及精湛的手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很多老客户愿意拿鞋子给她修补。“前些年还有好些在梅城江北、华侨城的同行觉得我的手艺比较专业,专门过来找我交流手艺。”王远慧说,尽管工作很累,但当看到客户穿上自己修补后的鞋子时,她内心就有一种成就感。

  融入感情放不下这门手艺

  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得失相伴。2007年,就在王远慧与丈夫刚在梅州买下房子后不久,丈夫发生事故,不幸重伤过世,这对王远慧来说,无疑晴天霹雳。因为工作关系照看不过来,王远慧后来把小孩送回老家,自己一个人留在了梅州,没想到一干又是11个年头。

  这些年,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王远慧每天端坐在巷口,低着头干活,时间一久,难免落下病根。“年轻时还不觉得辛苦,现在年纪渐长,时常会觉得腰酸背痛,手、胳膊、颈椎都有了不少毛病。”王远慧说。

  如今,王远慧的两个儿子都在老家工作。多年在外漂泊,王远慧在家乡的时间很少,老家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回去有点不习惯,反而现在梅州成了她的第二故乡,辣椒吃得少了,渐渐熟悉了梅州的习俗和饮食,客家话也都听得懂。

  “梅州人很淳朴,这里治安很好,还有一起生活多年的老乡亲戚都在这里,平时聊天都有伴。”王远慧说,这么多年对百花洲挺有感情,如果让她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

  “毕竟补鞋这一行已经工作了近30年,最抛弃不下的还是这门手艺。”王远慧说,以前补鞋匠很多,街头巷尾很容易找得到,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干这一行很脏很累,每天还要忍受日晒雨淋,挣的钱也越来越少,很多鞋匠转行了,不愿意再干。”王远慧说,她退休后应该没有接班人了,年轻人应该不会选择这个行业。

  在百花洲二巷,还留下来的补鞋匠基本年龄都在45-60岁之间,“掌握这种纯手工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若干年后这个老行当最终会消失。”王远慧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