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从发现到挖掘,夫妻守护宝峰龙化石14年

时间:2018-10-27 13:04:48    来源:重庆晨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重庆永川博物馆昨日开馆,本报记者为你带来镇馆之宝之一宝峰龙化石背后的故事

  从发现到挖掘,夫妻守护宝峰龙化石14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明镂空錾银嵌宝石龙凤冠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明鎏金铜千佛塔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明瑞云寺主持石造像

点击进入下一页

  侏罗纪宝峰恐龙化石。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上游永川龙的发掘,因其头骨的完整性,曾震惊世界。而昨天上午,作为永川博物馆镇馆宝贝之一的侏罗纪宝峰恐龙化石的,亮相,让不少市民分外惊喜。

  宝峰恐龙化石历经三次勘察及挖掘,于2012年10月全部出土。初步判断,其埋藏地质环境为上沙溪庙地层,地质年代约为一亿六千万年前。

  宝峰恐龙化石挖掘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清理排水沟

  发现硬骨头

  1999年的,,永川区宝峰镇杨大口村的刘云书在自家清理排水沟,刨土时锄头突然打出来火花。他仔细一看,发现是一块动物的骨节。

  30年采煤经验告诉他,骨头很有可能来自某种,动物。他当即报告区文管所,经有关文物工作者鉴定,这块骨节是来自上亿年前的植食性恐龙。

  当时夫妇俩没过多考虑,只想把这块骨头保存好,直到把完整的恐龙骨架挖掘出来为止。

  为防有人“盗宝”

  夫妇俩当起守护人

  刘云书发现恐龙化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宝峰镇杨大口村有“宝藏”的消息传开,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人看稀奇。

  当时民间盛传恐龙化石能治风湿病,甚至能治癌症,听信了这些消息的人动心了。

  为了守护化石,刘云书每天都守在屋后,生怕有人来偷。来了陌生人,他总会多盯几眼,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白天,他和妻子吴先琼换着守现场;晚上,刘云书在屋檐下铺个简单的床,用胶纸围起来挡下风,就住那儿守护着恐龙化石。

  就这样守了6年,由于种种原因,恐龙化石依然没有能够完整地挖掘出来。

  丈夫患病雇人照料

  妻子继续守护

  这时刘家却发生了让人心酸的事,2005年,刘云书被检查出已是喉癌晚期。这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即使这样,也没有动摇两人守护化石的心。住院时,刘云书让吴先琼回家守化石,花钱请护工来照顾自己。

  刘云书出院后,行动没有以前方便了。为了防范于未然,他买来鱼线和铃铛缠绕在恐龙化石周围,帮助自己守护恐龙化石。

  在吴先琼夫妇的守护下,这具恐龙化石一直没被人破坏。

  12年后化石完整挖掘

  丈夫遗憾离世

  2012年时,恐龙化石终于迎来了第三次发掘,但是刘云书却没有等到恐龙化石出土那,,他在4月的时候带着遗憾去世了。

  临终前,刘云书还叮嘱妻子吴先琼,恐龙化石出土了,一定要去坟前告诉他。

  2012年10月,这具恐龙化石终于全部出土。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是具素食恐龙,体长约15米、高约3米,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这具恐龙化石是当时重庆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具恐龙化石,保存完整度达到了80%,这在全国都是比较罕见的。

  现在,吴先琼独自居住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家。虽然修建多年的土墙瓦房潮湿破旧,但她舍不得离开,这里有她和老伴守护恐龙化石的点点滴滴。

  新闻多一点

  ▲

  除了宝峰龙,1976年发现的上游永川龙也曾震惊世界。但实际上,永川第一次(1972年)发现的,是巨型永川龙化石。

  可惜的是,当时采取了爆破技术进行挖掘,造成了化石的破坏。经过了10年修复,才最终将其定性定名为“巨型永川龙”。

  其它镇馆之宝

  东汉双阙出行杂耍伏羲女娲图与众不同

  在永川博物馆的7件镇馆之宝中,还有一件是东汉一石棺上雕刻的双阙出行杂耍伏羲女娲图。

  重庆晨报记者现场看到,该文物四周浮雕人物出行、门阙楼阁、人物杂耍、伏羲女娲图案,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为研究我国东汉时期石刻艺术及丧葬习俗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伏羲女娲图体现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再生,墓主希望死后投胎。”永川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张文龙介绍,四川郫县发掘的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在画中相拥接吻;而在璧山发掘的伏羲女娲图是人面人身,尾部交杂在一起。

  重庆晨报记者现场看到,图中伏羲、女娲被分开在两侧,女娲有一条向里的长尾,但是伏羲下半身很短,没有尾巴。

  “这就是永川伏羲女娲图的特色,两人也没有相拥接吻。”张文龙说,可能是墓主或者是雕刻的石匠,对伏羲、女娲相当尊重,不希望出现交杂繁殖和相拥而吻这种“低俗”的场景,其中也蕴含一种“反叛”精神。

  明朝鎏金铜千佛塔 差点被丢进炼钢炉里毁掉

  该塔一共有13层,每一层塔上都有佛头雕像,做工精良,体量较大。资料介绍,它为研究我国明清时期雕刻技艺及宗教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张文龙介绍,此塔为1614年明代的张翰言铸造,供奉于永川的东山寺,到1952年时,辗转流落到城中的僧会寺(今永川大南门中医院位置)。

  1966年时,僧会寺因故被解散。后来,鎏金铜千佛塔被当做废铜卖到原永川县废旧物资公司炼钢炉旁,被眼尖的工人悄悄抱回家中,,才辗转被送进文管所。

  七大镇馆之宝简介

  1.侏罗纪宝峰恐龙化石 该恐龙化石除头部以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为研究渝西乃至重庆地区古地质环境及古生物生态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2.东汉浮雕双阙出行杂耍伏羲女娲图 该文物四周浮雕人物出行、门阙楼阁、人物杂耍、伏羲女娲图案,雕刻精美、保存完好。

  3.明镂空錾银嵌宝石龙凤冠 该文物材质优良,器型优美,工艺繁复,体现了明代凤冠的样式特点,对研究明代服饰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4.明鎏金铜千佛塔 该文物每一层塔上都有佛头雕像,做工精良,体量较大,为研究我国明清时期雕刻技艺及宗教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5.明瑞云寺主持石造像 该件文物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宋、明时期有给德高望重的僧人雕像的传统,该造像即为仿生人形象塑造的明瑞云寺主持真身雕像,这种雕像在巴渝地区较为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艺。

  6.清戏剧人物石刻围栏 该文物以精致的雕刻技术,精细的细节处理,展现了我国古建筑高超的艺术造诣,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7.清黄开基帽筒、墓砖、墓志 该文物为研究黄开基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报记者 郭发祥

  郭发祥

  郭发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