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广州“蛙人”为大桥“体检”

时间:2018-10-24 17:21:25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广州“蛙人” 为大桥“体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张剑雄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之际,广州潜水学校的一支潜水员队伍,倍感兴奋和自豪。在历时4年多时间里,他们潜入深海,勇搏激流,为港珠澳大桥的水下沉管逐一“体检”。他们测量的精确数据和水下拍摄的录像资料,为大桥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时间紧 经常凌晨下海作业

  2012年底,广州潜水学校成为港珠澳大桥第三方水下录像检测项目的施工方。学校经过层层挑选,选派了11名,秀的,潜水教练、生命支持员和潜水医生组成项目组队伍。

  项目总负责人廖建华介绍,港珠澳大桥建设共有33节沉管,沉管对接得好不好,有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止水带压缩是否均匀,有无破损、侧翻等,专家都需要数据进行判断。潜水员的任务就是潜入海中,对沉管及关键部位录像,并进行测量。

  潜水员深入海中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廖建华说,最困难的就是深水段的施工。港珠澳大桥岛隧之间的航道中间位置,水的最深处达46米。为了减少巨大的水压对潜水员身体的伤害,作业时间一般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由于海水湍急,潜水员们还必须在水流相对平稳的“黄金时间”下海。这段“黄金时间”每天只有两次,一次是高平潮,一次是低平潮,每次持续约半小时至两小时,而且“黄金时间”每天都会后延50分钟左右。因此,潜水员们时常要在凌晨下水作业。

  水流急 被“吹”得无法固定

  潜水员测量的数据事关大桥建设质量,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但在海中测量难度要比陆地上高得多。资深潜水员罗雄斌说,为了准确测量,他们会随身带上钢丝叉、锯片、铲刀、潜水刀等,清理测量表面的污物和附着的海蛎子等海生物。他们还发明了带磁铁的三维测量尺,以减小测量误差。

  潜水员还需要举着专用录像设备,将沉管对接情况实时传送上去。潜水员杨井宇说,水流急的时候,他们被“吹”得无法固定,很难录像。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有使劲打脚蹼,保持上身平衡,“动静结合,手要定,脚要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