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我们该为老人做点什么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老年节”。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制度保障、家人关爱、医疗康复、社会帮助等方面该为老人做点什么?回顾2013年“中国老年节”设立以来,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中国老龄事业深化改革仍然“在路上”。
“人口老龄化是这些年来经常被提起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经常被误解。”
——澎湃新闻介绍,根据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含义》一书界定,当一个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7%或以上时,就被界定为“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达到这一标准,这就是为什么2000年经常被提起的原因,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在2000年左右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通过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化解困难老人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利用财政资金为特困供养对象购买医疗护理保险,实现城乡特困人员全覆盖。”
——合肥市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王锡友介绍,调查养老服务发现,许多特困家庭老人都是因病无法走出贫困。今年以来,合肥市投入161万元,服务老年人3.5万人次,同时提供商业医疗保险支撑,采取政府补贴、慈善捐助、家庭购买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推动老年人加入商业医疗保险行动,在国家医疗保险全部报销以后,再给予6000元的医疗报销。
“又到一年重阳节!医疗险、意外险最受老年人欢迎。”
——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以来,老年群体投资理财和保险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在苏宁金融购买理财产品的用户,老年人占比2%,人均投入28398元,偏爱稳健型产品。在苏宁金融购买保险产品的用户,7.6%是老年人,中高端医疗险、癌症医疗险、交通工具意外险,。
“这还是有家政阿姨帮忙做饭、打扫的情况下,我照顾妈妈都觉得力不从心。”
——67岁的杨女士家住合肥,每天她都要照顾中风后半瘫痪的老母亲,而且母亲生病后情绪低落,不愿与别人多交流,家人全靠猜来理解她的需求,这也是她不敢将母亲完全交由保姆照料的缘故。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之前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类似杨母这样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迫切需要社会能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护理人员能够陪着老人,我也有了短暂的喘息休息时间。”
——青岛市民邵新兵现年91岁,因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女儿为其申请到市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政策后,报销比例达到90%,家属每月只需负担200元。
2016年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15座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老人的呼声是第一信号、老人的需求是第一选择、老人的满意是第一标准。”
——东方网文章报道,现代社会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亲情和感情的交流,需要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升,他们普遍希望住进福利院不是被人遗忘,而是能够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沪上许多福利院以“文化敬老”为追求,认真做好服务老年人日常养老护理和医疗康复的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努力发挥好广大志愿者、家属代表、社区居委会、文明共建单位的协作作用,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栏编辑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