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用高素质、高文凭、高技能“武装”农民工
“想有更好前途,要学更多技术”
“靠提高技术,我迈过了打工的瓶颈期。过去,打工不顺心就换工作,现在我只想提高学历和技能。”9月10日,通过求学晋升为技术主管的陈国伟一早便到海口忠捷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忙碌了起来。“学习结束回到公司,我就被提拔成技术小组组长,工资紧跟着翻了一番。想有更好前途,要学更多技术!”
海南省总工会、省教育厅联合实施的“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农民工提高学历与能力,已持续开展了两年时间。这项每年投入500万元的计划,目前已经帮助5400名像陈国伟这样的农民工立足岗位提升了学历和技能水平。《工人日报》记者在海南省采访时发现,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意识到了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学历和技能远比频繁换工作更实际。
用求学圆梦,靠技术留人
“那时候我已经出来打工近7年,到了瓶颈期。”陈国伟回忆起一年前初夏的那个夜晚,至今仍然心绪难平。2010年,陈国伟从湖南老家高中毕业后,来到海南闯荡。由于没有技术,他尝尽了打工的苦。“我在海口、三亚、儋州都待过,水产加工、空调装配都做过……最长干了两年,最短干了两三天。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底层溜溜转,没有前途更别说提升。”
一次,陈国伟从一位工友的口中无意听说了海南工会有“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的消息。“既能圆大学梦,又没有经济负担。很合算!”陈国伟当即就决定报名。经过一个多月的免费备考培训,陈国伟顺利通过考试,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信息专业。
在此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周三下班后和周末上午,陈国伟都会雷打不动地前往海口市龙华二横路的海南广播电视大学上课学习。一年后,陈国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毕业证书。“刚开始只是想学点技术,不再频繁换工作谋生。”陈国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没想到不仅圆了大学梦,提升了学历水平,还实现了职场跃升。”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陈国伟的示范效应下,他所在公司报名参加“求学圆梦行动”的员工增加到了十多名。“看到他求学的好处,很多员工抢着报名学习。”海口忠捷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职工培训的工作人员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随着打工者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公司也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我们企业有很多通过提高技能获得提拔的员工都选择继续留在了企业。”
学习要灵活,培训要管用
“光学习不工作,我肯定学不下来,毕竟还要养家。”供职于海南省华侨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高晓芬刚刚获得连锁管理专业本科文凭,还被评为当期“优秀学员”。在高晓芬看来,参加“求学圆梦行动”的方便之处就在于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
“不管是农民工自己还是企业都明白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拥有一技之长的好处。”在海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全看来, 农民工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他们白天辛苦工作,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有时间;他们经济收入有限,承受不起太高的培训费用;他们迫切希望培训提升能力,对“花架子”不感冒,希望培训内容真正管用,如果对农民工开展的培训不适应他们的特点,说一万遍“欢迎农民工参加培训”也是假的。
对此,海南省总工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学费资助、实行学分累计等手段和灵活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推广适应农民工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培训新模式,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途径。引入“不脱产不离岗学习”,知识用得上、学习有时间、经济无负担的灵活教育模式。农民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工具随时随地上课或提出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使一线职工的“供学矛盾”轻而易举地解决。
无需承担学费,能适当享受补助
记者了解到,陈国伟是这一项目众多受益者之一,在未来的2年内将有近4000名农民工像他一样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改变命运。
“2016年6月海南省总工会启动这一项目。当年,经全省18个市县工会以及5个行业工会积极发动,共有1520名农民工报名。经过筛选,从1520名报名的农民工中,择优录取了1005人。”海南省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韩志光回忆说。
如今“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学历教育班开设了11个专科专业,通过考试的农民工学员可获得由海南省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或者由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参加学习期间,农民工学员无需承担学费等,只需承担个人生活费等。有条件的各级工会和农民工所在单位可参照本地区、本单位差旅费标准,为农民工适当给予一定补助。
“只有用高素质、高文凭、高技能来武装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把他们留在企业里,留在城市里,留在海南。”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省总工会主席陆志远表示。
吴雪君